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以“智”图“治”:数智赋能煤矿转型升级新赛道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的地面调度中心,巨幅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井下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环节的运行数据。采煤机司机轻拨摇杆,百米井下的采煤机便应声而动,乌金滚滚而出。这正是该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引领,推动煤矿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该矿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矿山生产、管理与安全全链条,推动矿井实现从“人控”到“数控”、从“少人”到“无人”的智慧蝶变。近五年来,矿井累计投入9.5亿元专项资金,聚焦关键生产与安全环节,让智能化设备成为矿山生产的“主角”。

“以前出大力、流大汗,如今穿着西装,坐在集控室里就把煤采了。”43岁的严后青在矿上工作了17年,亲历了从机械化采煤到“5G+透明地质”智能化采煤的跨越。不仅是采煤,掘进环节也迎来智能化变革。在该矿634掘进工作面,第三代中厚煤层智能快掘设备实现了截割、运输全流程自动化,掘进综合单进水平由350米提高至500米,单个工作面每日可减少作业人员18人。

据调度指挥中心主任谭飞介绍,矿上构建了以智能矿井数据中心为主、AI+安全防控数据中心为辅的“双内核”大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集中处理与智能分析。通过优化数据传输架构,打通生产、安全、设备管理等数据链路,一号煤矿已完成23个业务系统的迁移上云,矿山“大脑”反应速度提升40%。信息部部长李权补充说,新系统打破了以往各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业务系统稳定性提高60%,并为未来智慧矿井新业务预留了充足云计算资源。

矿井智能化发展,既需要先进装备,也依靠高素质人才。一号煤矿通过“引才、育才、用才”三维发力,构建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的良性生态。该矿充分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智能实训基地、5G+VR+AR培训系统等平台,将传统课堂搬至“云端”,让职工在虚拟场景中演练故障排查。同时,矿上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人力资源部部长闫东介绍,仅2025年,通过“揭榜挂帅”就完成85项技术攻关,培养青年技术骨干136名。

为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一号煤矿打破“技术岗”与“管理岗”界限,健全技能等级晋升体系,实行“技能等级津贴制度”,让职工清晰看到“技能提升=待遇上涨+发展拓宽”的路径。“在矿上,只要肯钻研,不仅有回报,更有发展空间。”90后职工、陕煤集团首席技师焦飞说。如今,一号煤矿80后、90后职工占比已达65%,成为推动矿井数智化转型的生力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倪小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