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江苏常熟: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发表于 前天 08: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技能人才更多更能㉑】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苏雁
  “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收获很大!”今年24岁的刘洪是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他专程从重庆来到江苏省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参加培训。
  实训中心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
  走进实训大楼的一间教室,老师正在给十几个学生上课,每人面前都有一个大工作台,学生们正在操作电脑让机械臂完成指定任务。
  “课程主要包括电气装备、电气制图和编程等内容,理论和实操分别占60%和40%。”王鑫是这门“社会化电器培训”定制班的授课教师,此前是企业的一名工程师。他向记者介绍,学员在两个月培训结束后可以达到助理工程师的水平,基本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如何及时招到合适的技能人才,这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苏州玻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文太平介绍,企业对自动化、设备运维组装等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多,与实训中心合作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
  打造产教融合“立交桥”,关键是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实训中心所有的教学装备、配套教材,都是结合现代产业技能需求,自主整合开发而来,精准匹配企业用人需求。”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负责人李熙介绍,为了让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课程内容均来源于产业一线,并且持续保持更新。实训中心的教师每年都要去企业跟项目,保持对行业市场的灵敏性。
  创新培养体系,贯通职业成长全周期。实训中心实施“336”人才培养新模式,即3个月专项技能培训、3个月项目化实习、6个月企业顶岗实习,将企业车间植入课堂,把院校课堂搬到车间,打通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实训中心还在每年寒暑假开展师资培训,通过项目式实践为合作院校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骨干教师。一个个实训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范围开枝散叶,促进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实训中心发挥了动态‘人才蓄水池’作用,通过‘技术人才外包服务’‘技术人才引进’‘基础技工引流’‘订单人才培养’四大模式,常年滚动培养8000至10000名各类技能人才。”常熟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负责人杨晓维介绍,教学围绕企业转、培训围绕产业办,实现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实训中心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4日 0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