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用话剧传递中国精神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用话剧传递中国精神
讲述人: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冯远征
光明日报记者李晋荣采访整理
  每天清晨,走进北京人艺大院,总能看到年轻演员们在背台词、练形体,排练厅里传来导演说戏的声音,道具组在忙着调试舞美装置……这样生气勃勃的场景,让我心里油然生出一种感动。
  我在人艺已经待了几十年。从一个仰望前辈的新人,到如今扛起剧院发展的责任,我的身份变了,但对话剧的热爱没变,对艺术的敬畏没变,是这方舞台给了我艺术生命。我深深懂得:话剧不只是一门艺术,更是承载文化、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有人问我为什么屡屡放弃影视邀约,我说,人艺给了我一切,当这个“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义不容辞。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坚守中创新,让观众总能看到新鲜又有分量的作品。曹禺剧场的开幕大戏《日出》,我们用新的舞美设计和解读方式让经典焕新,吸引了很多青年观众;《张居正》走出国门在圣彼得堡演出时,我们一度担心外国观众不熟悉中国历史难以产生共鸣,没想到,演出场场火爆!精彩的中国故事、赏心悦目的舞美、带着浓郁古典气息的妆造与道具深深吸引了外国观众,演出结束后,他们还围着演员,好奇地问个不停……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一名戏剧人,我备受鼓舞,也感到任重道远。
  “十五五”期间,我盼着剧目建设更“扎实”。我们将规划、挖掘更多好剧本,用话剧记录时代变迁;继续与编剧名家合作,提升剧本质量,也给年轻编剧更多机会,让他们以新鲜视角为话剧注入活力。
  我盼着人才培养更有力。我至今记得刚进人艺时跟着于是之等老一辈艺术家学戏的情形。他们教我“演员要像海绵一样吸收养分”,教我“台词要说到观众心里去”。我们也要敢于把舞台交给年轻人,让他们在经典剧目和新创作品中亲身实践、锤炼成长。同时,邀请各行各业专家来讲课,让年轻演员既打好台词功底,也开阔眼界格局。年轻演员不仅要会演戏,更要懂艺术、有情怀,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才能扛起话剧事业的未来。
  我更盼着话剧传播得更广、更远。北京人艺要走出北京,让全国观众都能领略精品剧目的魅力;也要更多地走出国门,用世界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十五五”的大幕即将拉开,我会带着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和全院同仁一起,让话剧之花在更多观众心里华彩绽放!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5日 0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