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相互支持的好兄弟、互利合作的好伙伴

发表于 1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向未来,与中国同行】
  新时代中埃命运共同体——
相互支持的好兄弟、互利合作的好伙伴
作者:张仕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当前中埃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积极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构建面向新时代中埃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进。近年来,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埃及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努力将本国打造为全球南方的现代化国家样板,中国式现代化为埃及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阿布基尔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奉行独立自主的全球南方好兄弟
  埃及地缘位置重要,一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致力于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属性,积极开展和平外交,推动中东和平进程。2014年以来埃及政府坚持全方位外交,与域外主要国家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大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投入,重视与大国间的外交关系,其外交政策遵循“与世界及地区大国、经济强国加强交往,谋求合作”的方针,保持埃及的国际和地区地位。与此同时,埃及在外交上积极进取,主动参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兴多边合作机制,战略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2024年,埃及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埃中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面对世界局势以及国际经贸领域的挑战,埃方一直同中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2014年12月,中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多年来,中埃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塞西总统多次对华进行正式的国事访问或参加中国主办的国际活动,高度重视对华关系。
  当今世界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之势,南方国家在全球决策中的发言权仍然不足,需要构建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来应对这些挑战。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前资深外交官伊扎特·萨阿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契合全球南方国家需要,为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指明了方向。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符合时代需要,尤其回应了全球南方共同关切。他认为,在地区和平安全、发展融资需求等问题上,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享有平等的代表权和发言权,而中国在与广大阿拉伯国家及世界各国的合作中始终秉持平等相待的原则,并为支持全球南方提升话语权作出贡献。
  埃及的现代化之路最可借鉴的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中国一直愿同埃及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共同提升执政能力,促进理念相通。埃及是中东和非洲第一个在大学里设立中文系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国内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连续剧的阿拉伯国家。2016年是中埃文化年,两国共执行合作项目100个。当前,埃及的四所孔子学院、两个孔子课堂、两所鲁班工坊稳步运行,见证了中埃人文交流飞速发展。
  走在现代化征程上的稳定经济体
  今天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一片繁忙景象,一座现代化都市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新行政首都建设始于2015年,位于开罗城外的沙漠中,旨在缓解开罗人口压力和交通拥堵问题,预计能容纳650万常住人口,并拥有自己的中央商务区、机场、公园、体育中心等设施。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中央商务区不仅是埃及国家复兴计划的重要工程,也是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
  埃及是继南非之后的非洲第二大经济体。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缘优势,埃及也是最早启动现代化进程的亚非国家之一。多年来,埃及政府在国家发展规划上思路清晰,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稳健发力。2014年至2024年,塞西总统连续三次赢得选举。各方分析认为,埃及民众接连对塞西投下“信任票”,表明其执政基础坚实。在其任内,埃及全国新修拓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尤其是大规模公路建设便利了民众出行。
  2016年,埃及政府推出“2030愿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正义、环境友好是该愿景的三大维度。埃及政府高度重视该愿景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2024年,埃及信息和决策支持中心公布了《新总统任期(2024—2030年)埃及经济战略方向》文件,从宏观经济和具体战略方面确定了埃及经济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优先事项,其中包括:通过提高出口和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强劲、全面、可持续、平衡增长;保证物价和财政稳定;到2030年,将旅游业收入的年增长率提高至20%,并将苏伊士运河收入的年增长率提高到10%左右;提高私企对就业率的贡献;建立10个专门的出口区;以10个基本出口市场为标杆,增加埃及商品的准入渠道,并根据目标经济区域的专业情况设立一个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实施有助于埃及经济复兴的战略、计划和项目;通过支持和埃及复兴以及建设有关的研究和项目,发展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以及知识型基础的经济,加速向工业革命技术的过渡,并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
10月5日拍摄的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中建埃及)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新华社发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好伙伴
  埃及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也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埃及“2030愿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良好。事实证明,中埃双方实现了共赢。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阿里·希夫尼曾担任埃及驻华大使,走访过中国20多个省份。他表示,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等重要倡议,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埃中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收获了累累硕果。“中国为包括埃及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受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
  在埃及红海之滨,始建于2008年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蓬勃发展、招商火热,逐渐成为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的示范项目。多年来,中方巨石集团、中国西电、安琪酵母、新希望、美的、康佳等制造业企业纷纷在埃及投资设厂。以中国在埃及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巨石埃及玻璃纤维项目为例,巨石埃及生产基地2018年8月建成投产,年产能20万吨,累计投资5.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5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填补了埃及玻纤行业空白,使埃及成为世界第五大玻璃纤维工业生产和出口国。
  埃及气候干燥,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埃及政府2015年就提出开垦沙漠新增耕地的“百万费丹”计划,计划在沙漠中打几千口水井。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曼集团积极把握机遇,于2016年10月成立中曼埃及公司,先后在明亚省、马特鲁省、阿斯旺省等地累计钻探540余口沙漠水井,助力埃及实现沙漠变绿洲的梦想。
  除了开垦沙漠发展农业外,埃及近年来还在沙漠中大力开发光伏产业,将充沛的光照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2024年12月14日,由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阿斯旺康翁波光伏电站投入运营。该电站装机容量500兆瓦,可为25.6万户埃及家庭提供电力。
  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硬联通”,还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心联通”。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希勒米表示,经过多年耕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真正融入阿拉伯世界的全方位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推动本国人民迈向幸福生活,更将造福世界人民。
  2024年5月29日,中埃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两国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明确中埃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领域与合作内容。这一文件的签署,将进一步深化中埃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两国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当前世界正值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推各国共同发展。中埃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6日 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