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4

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31jpg.jpg
来源: 农村大众报

  编者按
  一说起骨质疏松,很多人就下意识地说,人老了,必然的。这种把骨质疏松当成老人病的想法,要不得。随着人年龄的增大,骨量流失不可避免,但并不是老年人就一定会得骨质疏松,也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有骨质疏松。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加速年轻人的骨量流失。保护骨骼健康不只是老年时期的任务,只有从生命的早期阶段开始,通过科学的方式积蓄骨量,并减少骨量流失,才能为步入老年后维持良好的骨骼状态、“挺直腰杆”打下基础。
  怎样才能科学保护骨骼,让我们更健康?发生骨质疏松后,哪些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法才是正确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体重,强骨健身”。医生提醒,骨质疏松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不良生活习惯正加速年轻人骨量流失,应尽早识别、科学干预。
哪些人易患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大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青海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组长、青海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单中书介绍,人体骨骼长期处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中。在青少年和青年时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持续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缓慢流失,骨吸收开始超过骨形成。对于女性而言,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骤降,骨量流失,因此建议女性在45岁后、男性60岁后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高危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患甲亢、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药物,酗酒、吸烟等人群易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赵亮介绍。
症状有哪些
  “频繁感到莫名疲劳”“腰背或关节隐隐作痛”“夜间小腿反复抽筋”……专家提醒,这些常被归为“作息乱了”“缺钙而已”的症状,可能是骨骼发出的健康预警。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雷晨指出,除了上述容易被忽视的表现,更直观的信号包括:身高比年轻时缩短3厘米以上,以及指甲变薄、易断裂。
  沈阳市骨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翟良全说,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症状会加剧,出现负重能力下降、全身骨痛、驼背等脊柱变形问题。最危险的是发生“脆性骨折”,如打喷嚏、弯腰提物或站立高度摔倒发生骨折。
  单中书强调:“很多患者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才意识到,而一旦发生髋部等关键部位的骨折,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后续并发症的危害也极大。”他同时提醒,科学管理体重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无论是低体重还是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从哪入手
  骨质疏松怎么治,怎么防?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的治疗并非单纯补钙,而是需要综合规范的治疗方案。
  翟良全介绍,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补充钙和维生素D,为骨健康提供营养支持,通过食用奶制品、豆制品、坚果、蛋类等补充钙质;通过晒太阳和食用三文鱼、金枪鱼等多脂鱼的方式补充维生素D;食物补充不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维生素D补充剂。
  第二,科学运动,散步、太极拳、慢跑等温和运动既能增强骨骼强度,又能改善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但要避免过度弯腰、负重、剧烈运动。
  第三,减少对骨质的消耗,控制体重,避免过胖或过瘦;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熬夜。
  专家提示,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在“早储备、勤维护”。30岁左右是骨量积累的黄金期,要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做好骨量储蓄。每周进行3—4次户外活动,每次至少30分钟,可选择跑步、跳绳、深蹲等运动,通过肌肉刺激增强骨密度。
  由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骨折现象,沈阳急救中心医生王涛提醒,记住“三要三不要”口诀:要慢,起身、站立、转身、上下床,在浴室、厨房、雨天室外行走时,动作放缓;要亮,必要时在家中安装声控灯、智能感应夜灯;要稳,家具安放稳固,避免砸伤,必要时铺设防滑地垫和扶手。不要逞强,做不了的事主动求助;不要将就,不合适的眼镜、松垮的拖鞋、过长的裤腿、打滑的鞋应及时更换;不要忽视,出现视力下降、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关注并寻求改善。(据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骨密度低时,只吃钙片效果有限


  如果骨密度低,吃钙片有用吗?怎么做运动和饮食?
吃钙片有用吗
  骨密度低时,单纯吃钙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补充钙片可以为骨骼提供钙源,但仅靠钙片难以显著提高骨密度。
  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综合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才能更有效地增加骨密度。
  补充钙片的同时,应确保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
怎么吃怎么动
  饮食方面
  高钙饮食: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坚果、绿色蔬菜等,每天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钙剂。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以通过晒太阳(每天至少20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类等)来补充。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运动方面
  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等,这些运动可以让身体承受自身重量,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运动时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
  肌肉强化锻炼:如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减轻骨骼负担,降低跌倒风险。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骨骼健康,还能改善身体机能。
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通过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多由甲亢、糖尿病、长期用激素等疾病或药物引起,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骨代谢加速,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形成并增加骨吸收。治疗原发病后,骨质疏松症状可得到改善。(来源:央视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这四类人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绝大多数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营养均衡的健康年轻人,不需要常规做骨密度检查。但是,以下四类人群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50岁以上发生了任何原因导致骨折的人群。
  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并到专科医生处就诊,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绝经后至65岁的女性、50岁至70岁的男性,如果有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症状(活动后腰背痛、身高降低、驼背等),也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不到上述年龄,但患有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的疾病,或者服用可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药物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据体脂秤、超声骨密度的检查结果不能诊断骨质疏松。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反映身体脂肪和瘦组织(如肌肉量)含量的金标准。
  特别提醒:DXA需要检查腰椎和髋部两个部位,如果仅检查其中一个部位,可能出现漏诊。
   (来源:健康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绕开误区,别让骨骼“变老”

  多位医学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开三大误区,调整生活方式,学会科学护骨。
  误区一:不骨折,就“没毛病”
  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0%;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0%,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王强表示,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导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很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
  “不能认为中老年人骨头不疼不痒、没有骨折就是健康的。”王强说,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旦受到外伤,极易发生骨折,还易引发或加重多种并发症,临床上常见老年患者因轻微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案例。
  误区二:补钙越多,骨头越硬
  “我每天喝骨头汤、吃钙片,怎么还是骨质疏松?”68岁的王女士体检时发现骨密度偏低,十分困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骨科常务副主任孙浩林介绍,骨头汤补钙是常见误区,即使长时间熬煮,汤里的钙含量仍然很低,而其中的脂肪和嘌呤,长期喝可能加重代谢负担,增加肥胖和痛风风险。至于吃钙片,也不是越多越好,过量补钙会干扰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引发便秘、浮肿、多汗、厌食、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甚至肾衰竭等。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有骨质疏松症病史,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钙吸收药物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度增加每日钙摄入。
  “适量运动和补充蛋白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于康说,维生素D、维生素K2等微量元素也有助益,前者可通过晒太阳或服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后者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有助于将血内的钙“转运”到骨骼中。
  此外,牛奶、奶制品及豆类食品都是补钙的“好帮手”;浓咖啡、碳酸饮料则会增加钙的流失,要适当减量;草酸也会影响钙的吸收,食用菠菜、茭白等含草酸高的食物时,应焯水后再食用。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老年专属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值骨量,之后逐渐流失。峰值骨量越高,老年时患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
  “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专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越雷表示,年轻时的骨骼状况会对老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年轻时就应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骨骼健康水平。
  多位专家建议,儿童青少年时期要保证充足的钙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刺激骨骼生长;成年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孕产期女性要特别注意钙和维生素D补充;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近年来,我国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强健骨骼肌肉系统”“延缓肌肉衰减和骨质疏松”纳入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内容;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内容中,纳入骨质疏松症预防等;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增加骨质疏松健康知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群的健康素养尤为重要。”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据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