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贝壳 于 2025-11-26 09:51 编辑
阔别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2014年的圣诞节。那年我23岁,刚刚毕业,青春年少,坐在前往黄陵店头的大巴车上,耳机里循环着周杰伦的《一路向北》。车窗外风景流转,我怀揣着憧憬,又夹杂着点忐忑不安,看着后视镜里的世界,不断告别……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萧萧,走到陕煤运销集团黄陵分公司楼下时,我的手早已被冻得冰凉。报到之后,我被引至领导办公室,听完简短的介绍,领导友好地伸出手,就像长辈般礼貌性的握手欢迎,却让我的双手感觉无比温暖。然后我被人力资源的同事,引导着前往办理住宿等手续。出门抬头看,楼的正上方,赫然写着“黄陵煤温暖华夏五千年”,在那一瞬间,可能生性冰冷的我就开始慢慢在被温暖。 新人乍到,初入职场,自然是要闹不少笑话。比如,对着化验室的女同事们直接喊了“姨”,被委婉劝说“叫姐就行,虽然我娃也就比你小几岁,但叫姐显年轻”;又如,接起办公室电话时候,因为生性内向,总是紧张结巴,手心冒汗,脸颊通红,领导打趣道“小王,你不用害怕紧张的,电话那头也就是个普通人”;再如,我连打印机都用不利索,同事热情地手把手教我,如何双面打印、换墨、处理卡纸;还有一次,我以迅雷之势,十分耿直的拒绝同事善意的约饭建议……那些年轻的莽莽撞撞、笨手笨脚,直截了当、心直口快,最终都被一颗颗温暖的心慢慢包容、接纳、欢迎。 我还清楚记得,入职不久,懵懂的我参加集团开展的“情系矿山、感恩矿工”主题教育活动,伴着漫天雪花第一次走进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我和同事们在矿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更换好服装参观洗煤厂,了解了工作流程和装车工作的相关情况,我对煤炭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也让我对煤矿工人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切地感悟。活动结束后,因为一号煤矿距离单位不远,我们一行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回走。化验室的几位姐姐聊起她们从入职到如今的工作生活过往,大家一时兴起打起了雪仗。嬉笑声中,我开始羡慕姐姐们的熟稔与默契,那时候还没意识到,若干年后,我也有了自己的“职场发小”。 在公司质价管理部轮岗时,我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偶尔在朋友圈分享感悟。老领导看到后鼓励我“你对文字感兴趣,有机会可以参加征文,锻炼自己”。正是这句不经意的点拨,为我打开了新大门。我撰写的廉政小小说经前辈润色,有幸获得了优秀奖。一年后,我被定岗到综合办公室,跟着师父学习党建工作,从最基础的资料整理干起,到后面能够独立撰写材料、策划活动、宣传报道,离不开师父的倾囊相授、谆谆教导。他曾说“干工作,要让人放心,做事靠谱”,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也养成了凡事尽力、不负所托的习惯。 那时的综合办公室,工作氛围特别融洽。领导就像一个大家长,在把握方向的前提下,也给予每位同事各尽其能的自由和空间,所以“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们”才能金点子频出,时常头脑风暴,偶尔为了某项工作争论不休,誓要辩论出个所以然来。那片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如今回想起来满是欢声笑语,也满是珍贵回忆。陪伴我成长的那些人,因为各自的发展,有人晋升、有人调离、有人原地坚守,如今四散在各地工作,偶有交集,但仍在需要帮助时关心问候,在低谷时鼓励打气,彼此牵挂惦念,这不正是友情的具象化。 当然,在桥山之下、沮水之畔,给予我温暖的还有很多人,遗憾不能一一尽述。十一年的时光,让我遇见了许许多多充满善意温暖的同事,也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认真负责、严守规则、勇敢担当、乐观向上、随机应变。我仿佛是一张白纸,自步入社会遇见他们起,便借用每个人的光彩,不断丰盈自己的人生,渐渐描摹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幅画的后半程虽未完成,但依然值得期待。 回想起那年怯生生地打给电话问领导,应该如何乘车去黄陵,电话那头反复嘱咐“一定要告诉售票员是去黄陵店头,有好几个叫作店头的地方,千万别走错了”。现在,再也不会担心走错,因为在我的心里,“店头”早已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我心底的“第二故乡”。(王蓓蕾 陕煤运销集团铜川分公司 13468595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