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武汉地铁11号线四期汤山站施工现场,随着直径6.4米的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汤山站至出入场线盾构区间右线盾构机正式开始掘进,标志着该区间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该右线隧道全长约1735米,施工中主要面临“浅、急、陡”三大挑战。隧道最小埋深仅4.4米,比盾构机直径还要小。为此,项目部在地面实施了加固处理,浇筑了0.7米厚的抗浮钢筋混凝土板,并在隧道两侧施作40根抗拔桩,防止隧道成型后上浮。此外,该区间设计极限坡度达32‰,转弯半径仅300米,其难度相当于一辆70米长的拖车在狭窄弯道上急转,对盾构机操控提出极高要求。施工中,团队将实时调整掘进参数与推力分布,并将常规1.5米管片改为1.2米管片,以增强转弯灵活性,确保盾构平稳推进。
目前,汤山站至出入场线盾构区间左线盾构机预计下周完成拼装,届时将实现双线同步掘进。与此同时,汤山站至四新大道站左线已顺利推进400米。该区间需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且地层条件极为复杂,共穿越12种不同地层,其中包括4类软土层。施工人员形象地比喻:“就像在桥上开车突遇横风,地层软硬不均,对隧道轴线控制构成严峻挑战。”待左线贯通后,该盾构机将调装至右线继续推进。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业主代表周德兆介绍,汤山站将陆续始发三台盾构机。项目团队从盾构机姿态校准、测量系统调试,到管片质量抽检、同步注浆参数优化,严格把控每一环节,并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实现精细化施工管理,确保始发精度与工程质量。现场配备的3台盾构机共配备操作及拼装人员120人,平均从业经验达5年,其中拼装手以80后为骨干,操作手以90后为主力,形成了一支技术扎实、配合熟练的专业团队。
武汉地铁11号线四期全长16.2公里,设站6座,分别为汤山站、四新大道站、芳草路站、梅林站、国博中心北站、江国路站。建成通车后,将有利于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增强过江通道能力,加强城市西部与主城快速交通联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便利群众出行,对打造汉阳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促进站城一体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