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宇航:修得三“心”担使命 砥砺青春建新功
(何宇航,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干部,从深耕机关党建,到搏浪数字经济,一直务实笃行,善捕工作亮点,多篇宣传稿件在新京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平台刊发。)
恰逢霜降节气,正是万物沉降、积蓄力量的时节,为期十天的密云区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也接近尾声。这次培训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沉淀与赋能升级,在此,用三个“心”字来概括我们的收获。
见证发展,知区明志更增心气。这份心气,是“想干事”的激情与“干成事”的信念,让心中更有底了。这股底气来自对区情的充分了解,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我们实地参观了北汽享界超级工厂,这是我第四次到这里,亲眼看着企业从最初的启程爬坡,到如今车间里热火朝天,再亲耳听到身边同学们的由衷赞叹,胸腔里奋斗之火悄然升腾。小组成员里,有土生土长的密云人,也有从天南海北扎根于此的新密云人,这份对家乡发展的深切认同感与荣耀感,化作了我们心中最坚实的底气,让我们对密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与笃定。
深学细悟,干事创业更得心法。这份心法,是“会思考”的智慧与“巧干事”的艺术,让手上更有劲了。这份力量来自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迭代升级。无论是课程中自学《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追随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青春足迹;还是聆听我区干部讲师在陇南乡村推动易地搬迁的奋斗故事、在社区一线化解居民烦忧的实践心得,都让我们在仰慕与感慨之余豁然开朗,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吃苦耐劳是必备底色,却非唯一追求。我们不应止步于事务性的“忙”,而要追求章法上的“明”——明晰方向、突出重点、洞悉方法。要主动沉到基层接地气,拜群众为师,更要在接受任务后,善于解析关键、探寻逻辑、优化流程、巧用工具,写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独门“武功秘籍”。这番实实在在的成长,赋予了我们精准破局的清晰思路与高效执行力,让我们对迎接未来一切挑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交流互鉴,协作共进更有心胸。这份心胸,是“顾大局”的视野与“善合作”的格局,是脑中更有谱了。这张谱来自眼界的开拓与胸襟的开阔。本次培训中,小组成员普遍认为,交流研讨与圆桌对话环节最为珍贵。在思想碰撞、观点交融的年轻化氛围里,大家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分享实战经历,共解工作困惑,视角的互换打破了思维壁垒,大家在交流中丰富认识,在探讨中明晰路径,更在思想共鸣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凝聚起坚实的集体智慧与团队力量。这些经历,推动我们主动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将个人工作置于全区乃至全市发展的大棋局中思考定位,真切理解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实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这种从“小我”到“大我”的认知升维,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应对急难任务时,视野更宽、韧性更强,真正去做到胸有成竹、驾驭有方。
“心气”引领方向,“心法”提供路径,“心胸”决定边界。我们坚信,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都有归舟。怀揣在党校收获的这份成长礼物,我们定能在躬身实践的路上,步子更坚、更快、更稳,用“心”为密云的美好明天贡献出年轻干部的热血、担当与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