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前搞电商直播,设备差、场地小,连个安静洽谈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共享职工之家不仅提供专业直播间,还能对接产业链资源,我们这些小企业主终于有了‘娘家’。”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智慧产业园共享职工之家,90后创业者李经理的一番话,道出了金乡县众多职工的心声。 金乡县有着“蒜都”之称,面对县域职工分布分散、服务阵地覆盖不均的现状,金乡县总工会坚持从有到优、从单到联、从工到匠,系统打造共享职工之家,精算每一笔“幸福账”,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 从“有”到“优”,服务阵地聚力 “我们不仅要让职工‘找得到’,更要让他们‘用得好’。”金乡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邱敬华介绍,通过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系统构建覆盖全域的服务矩阵,推动职工服务持续深化。 村域之家。以崔口村为示范,在莎岭、石店等15个重点村(社区)建设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就业、培训、调解、餐饮、托幼、健康等多元功能。年均服务职工超12万人次,覆盖企业1000余家,其中“智慧空间”年均匹配岗位3万余个、培训村民上万人次,实现农民工家门口就业、休闲娱乐、提升等。 产业站点。在蒜通天下、智慧产业园、新材料园区等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商圈+行业”型服务圈。集成职工书屋、劳动争议调解室、心灵驿站、健身房、休息室、共享餐厅、职工讲堂等功能区,构建产业工人“十分钟服务圈”。年均服务职工近10万人次,开展文体活动、体检等专项服务60余场。 暖心驿站。针对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群体,建设司机之家、外卖驿站等专项服务港湾。除饮水、充电基础服务外,增设阅读角、按摩椅、法律援助中心等设施,延伸提供健康安全、帮扶救助、权益维护等六大领域特色服务。 从“单”到“联”,资源共享聚心 建好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关键。为此,金乡县总工会构建“工会主导、多方共建、资源共享”运营机制,并融入基层治理“合伙人”,通过“1+3+N”工作模式,联动镇街工会、企业工会、社工组织及社会力量,让服务资源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 在京信集团共享职工之家,这种协同效应尤为明显。“我们整合‘为农服务中心’资源,不仅为职工提供技能培训,还辐射周边农户,累计开展培训100余期,惠及万余人。”工会主席韩文静介绍道,在这里,农技大讲堂、惠工直播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实现了“阵地共建、服务共享、效益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各共享职工之家还结合区域行业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包,物流集中区增设货车检修点和24小时热水淋浴间;电商集聚区配置共享直播间;农业合作社开设“田间学堂”……这些精准服务,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从“工”到“匠”,成长赋能聚能 “持证上岗就是硬气!现在我是车间技术骨干,月入8000元,还能带徒弟,这都是‘家’里的培训给的底气。”崔口村村民赵某的话,道出了共享职工之家“赋能成长”的价值。 金乡县总工会在玛丽亚、鑫诺、京信等重点企业及工友创业园建立“产教融合”共享学堂,通过链接“蒜都工匠学院”的“1+4+N”体系资源,开设从轻技能速成班到高技能班到新农人孵化班的三级课程,面向产业链职工提供分众化培训。目前,已培育产业工人技能人才1.5万余人,带动产业链增值超2.8亿元。 据悉,通过共享职工之家平台,全县已培训村民2万余人次,就业率提升至90%以上,技术工人月均收入达8000元。平台助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60多项,新增大蒜高附加值生产线8条,带动经济效益增长9.8亿元。 “工会工作要像大蒜一样,把服务的根须深扎进职工生活的泥土,才能结出饱满的幸福果实。”邱敬华表示,共享职工之家建设的初衷,就是让服务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让劳动者找到归属,让创业者找到机遇,让奋斗者找到成长,托起每一位劳动者的幸福梦。(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赵秀美 高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