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叮……”9月30日傍晚,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松轩社区工联会的工会社会工作者丁凌云正准备下班,忽然微信提示音响起,那是职工罗姐发来的信息——“钱到账了,快赶上我一年工资。祝你一生平安!” 这笔钱,有47150元。这一切,源自松轩社区工联会构建起的“主动发现、全程代办、资源整合”全链条帮扶机制。该工联会依托工会社会工作者的职工情怀与日常洞察,从职工闲谈中捕捉帮扶线索;同时,全程代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并实现资源整合,将工会救助与民政、慈善等多元帮扶体系无缝对接,形成合力。 “顺风耳” 从闲谈中捕捉帮扶线索 丁凌云曾在龙华区总工会职工服务岗工作,负责困难帮扶、金秋助学、互助保障等工作,“经常与一时陷入困境的职工打交道,其间也经历过职工因病离世,我不愿帮扶的速度赶不上生命的凋零,特别是对于罹患大病的职工来说,他们的时间太宝贵了。” 丁凌云有对“顺风耳”——有一次,罗姐的丈夫钟哥到松轩社区咨询其他业务,无意间提及“老婆化疗花光了钱”,这句话被不远处的丁凌云敏锐地捕捉到了。 于是,丁凌云主动添加了钟哥的微信,了解罗姐的具体情况,协助其填写困难职工建档资料并进行入户核实。此后,丁凌云打出了一套精准帮扶的“组合拳”,为罗姐一家争取到了工会的三重救助共计47150元,其中,生活救助17796元、助学救助14830元、医疗救助14524元。 “许多困难职工并不了解相关的帮扶政策,或者被繁杂的申请手续难住,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丁凌云表示,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工会干部就是要在职工需要时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及时雨”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深圳一家工厂当文员的阿静,离异后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前夫给的抚养费时常断供,自己的月薪仅4000元,周末不得不做些兼职来贴补家用”。企业工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向松轩社区工联会反映。丁凌云随即介入,入户走访、核实材料并与民政系统进行比对,确认了阿静符合困难职工建档条件。 “然而,因为阿静小儿子的身份证明材料问题,申请一度耽搁,让她既焦虑又失落。”丁凌云同样急在心上、记在心里,在她的持续跟进下,今年中秋节前夕,阿静收到了深圳市总工会送来的3000元慰问金及慰问物资;不久,龙华区总工会发放的17796元生活救助金也到账了。 丁凌云没有停下来,积极帮她协调其他领域的帮扶资源。2025年10月,通过教育系统与工会系统的信息互通机制,阿静的3个孩子都成功申请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阿静非常感动,给丁凌云发来感谢信息:“这些救助像及时雨一样,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组合拳” 整合资源织密多元保障网 “梳理帮扶材料很繁琐、很耗时、很奔波,但最终能帮到他们,心里觉得很踏实、很开心。”丁凌云从中找到了工会工作的意义所在。 2025年以来,松轩社区工联会已新增在档困难职工3户,推送教育资助5人次;链接市、区两级救助金、民政慈善基金、互助保障金共计13.4万元;开展节日慰问等关爱服务18人次。接下来,该工联会将继续深化职工服务工作,通过建立更完善的动态监测机制和更快捷的帮扶响应流程,切实帮助职工解困脱困,让“有困难找工会”成为职工群众最可靠、最温暖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