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住有所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经适房、廉租房再到公租房,从最低层到中下低层,面对着穷其一生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套房的高房价,随着牵动着千万个普通劳动者神经的公租房项目集中开工,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的美丽梦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就要慢慢实现了。
这个消息在让人激动与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一个好政策≠一件好事,要把这个涉及千万人好事办成,必须注意执行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第一,不能重公租房而轻经适房、廉租房。我们知道公租房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对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相对其它两种住房形式来看,它无疑代表性更强,影响力更广,而如今重视程度更高。由于这几种房的性质更多程度偏向于福利,在运筹、规划、建设方面还必须要仰仗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有时候重视度高在相对于有的人群并不见一定是好事。虽说这几年经适房、廉租房的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特定群体的住房紧张问题,但从旺盛的需求来看,这样的群体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我们身边,由于公租房成为热点,有些城市还和政绩挂钩,这样必然会导致运动热,呈现出现一窝蜂跟着上的狂热,而在政府总的投入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厚此不但会出现薄彼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无彼的现象,必然会导致部分人的经适房、廉租房的梦想难以实现。
第二,不能成为权贵者谋取私利的工具。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可否认在我们国家许多政策法规的制定及颁布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落实方面,有的却流于形式变了样,成了“四不像”。这里面固然有着整个社会道德滑坡、人性迷失、欲望上升的原因,更有着相关部门体制僵硬、职责不明、监管乏力、执行不到位的因素,再加上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这就为权利寻租提供了可能,部分管理者被金钱欲望所绑架,利用手中的公权谋取私利。而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有食品安全法,却频频出现类似“添加剂”“瘦肉精”“三氯氰氨”等食品安全事故,如果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的话,难免会重蹈住经适房、廉租房的覆辙,出现开轿车住公租房,网上拍卖号等腐败现象。
第三,不能让公租房成为价低质差的代名词。由于公租房属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受成本因素考虑,公租房往往存在着的地理位置偏僻、房屋面积不大、结构简单、绿化率不高、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居多先天不足。为了让福利工程真正变成民心工程公租房应该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人性化设计,满足正常居住要求,而学校、医院、绿化等社区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使中低收入获得同样的居住质量,,让每个人,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也能体会到同等体面、尊重、尊严,而这也为 “先租后售”的运营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为了防止解决富人入住公租房的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加大申请者的财产审核力度和多种渠道的监控力度。
其实,即使公租房再便宜的、再方便,可由于还是租契关系,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更像是长期旅馆,而没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注定离真正家的感觉很远。而最靠谱的就是实现“先租后售”的运营模式,而这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劳动分配制度,让利益的天平向中低收入者倾斜,使其有最终拥有着买得起公租房的经济实力,也只有这样,才算是实现了住者有其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