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3|回复: 0

重庆能源集团首块充填工艺采煤工作面在打通一矿完工

发表于 2011-10-29 15:22: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22日早班,随着打通一矿采煤一队W2705采面最后6米采空区充填结束,这块集团首次引进充填工艺的采煤工作面安全顺利的完工。

    W2705采面在2010年初投产时,从北方引进了一套全国较先进的薄煤层充填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在采面回采后,用充填设备将专用充填料注入采空区进行局部充填,使巷道不垮落形成沿空留巷,继续在下块采面使用。不仅节省新掘一条巷道的时间和人力,对今后实现无煤柱开采、缓解采掘部署紧张和防止采空区瓦斯渗漏都有积极作用。

    任何新工艺、新技术的成功运用,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改进才能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充填工艺也不例外。该工艺在使用初期,巷道要保持200多米的超前支护距离,占用单体支柱近1000根;采空区预埋直径为150毫米或500毫米的瓦斯管,并形成接抽;充填区域顶板每隔700毫米打设1根锚杆,每2个平方铺设1张锚网;充填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制模关模工作;平均每天装运料石20余吨,每次充填至少10人传料,整套工艺不仅工序繁多,而且故障频发,经常出现充填管堵塞、充填墙爆裂、充填料泄漏等事故,严重制约了生产进程。打通一矿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没被困难吓倒,全矿上下统一思想,坚定决心,举全矿之力用好新技术,让新技术在南方矿井生根开花。为此该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攻关组,轮流现场蹲点,收集数据,掌握情况,出现问题后,攻关组所有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和操作工人一道,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资料想办法、集思广义拟定整改的措施策略,再投入实践。在数百次的技术优化过程中,仅制模工序就进行了10多次的修改和论证,最终用水泥墩沏墙代替了木板制模,既简便又实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攻关组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符合矿井实际的操作工艺,充填工效从原来的0.88方/工提高到1.65方/工,推动了充填技术向成熟化方向发展。

    在近22个月的开采过程中,该采面共产煤34万吨,经充填后的沿空留巷无垮落、无变形、无渗漏,为集团实现无煤柱开采和推广该项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 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