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尊重平等自由 农民同样精彩 在今天讨论该不该鼓励农民进城的问题前,我想通过两件事说明我的观点。
那是上世纪70年,我的大哥初中毕业,在我父亲支持下,响应号召,同千万名学生一样,积极插队下乡到一个偏僻的农村,苦没少受,农家活没学,农民也被折腾不欢迎他们,五年后返城连工作也找不上,一直生活的很艰难。他常说,“插队,真是村也没学会,城也耽误了”。
另一件是,我的表哥,在我大哥插队的同时,他进了铁路当了一名临时工,没白没黑地干活,待遇没有,钱没多挣,后来单位取消临时工,他又回村务农,当千百万农民进城务工时,他认定,农民只有发挥农民的优势也能致富,进城是拿农民的短处和城里人的长处挣饭碗,不划算。二十多年,他承包了别人不愿意种的地,踏踏实实地种地当农民,发展到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富的比我们城里当官的当火车司机的哥几个都有钱。
城里出现农民工短缺时,就想起农民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更不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我们想让农民脱贫致富就应该大力发展农业而不能靠给城里人打工挣钱,想想看,我们城市这多年真是大发展,农民付出了汗水、心血、甚至把命都搭进去,可农民工得到什么了,连工钱都挣不回来;二是农民工在城里把最苦最累的活都干了,把城里人养坏惯坏了,一些年轻人不学无术,脏活累活不愿干,只想享受,三十岁还靠父母养活;三是出现了一现难以解决的社会难题,而且越发展问题积累越深,很难调和,城里不愿接纳农民工,农民工的身份、地位、权益难以得到保证;四是青壮年农民都出走进城务工,大片的田地被撂荒,没人种地?哪来粮食?“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的慌!”“江山以社稷为重”。再说村里的老人谁去赡养,留守孩子谁去管都。“弟弟睡着了”的图片人人都抹泪,窜红的原因想必人人都清楚。
既是现在又出现摞荒问题,我觉得也不应该出台政策硬性逼农民工返乡种地。对待一亿三千万之多农民工大军,必须慎而又慎,切不可矫枉过正。他们大都离开土地多年,有的已是二代人了,对农村对农活大都陌生,有的人连土地也没有了,如果盲目地赶他们回村,势必造成更多的混乱,得不偿失。 对待出现的两个极端问题,我们要认真吸取以往教训,理性地思考,把问题放长远了看待,既要解决好当前突出问题又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饮鸩止渴,顾前不顾后,更不能再盲目地搞大规模运动式办法解决问题,用一个错误否定另个错误,建国后多少次运动留给我们的是什么,该好好反思了。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只有依法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农村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摒弃旧的思维习惯,不能用救世主的身份一味地去同情怜悯施舍,让农民听从于城里人的安排干 今天让去干哪,明天让去做哪,动不动再用鼓励的办法“被逼”,好像我们的安排都对,他们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应该反思造成农民农村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在以发展城市,服务城市为中心思路下,导致保护农民的法律不健全,执法不到位。应该急需做到的是尊重农民地位,以法律为依据,共平对待,不歧视不冷漠,也不偏爱,享受同市民一样的政策就足矣,这是至关重要的。其它什么都是舍本逐末。让农民自己选择,有技术有能力愿意出来,我们城里应该欢迎提供服务和市民待遇;懂农活会种地就让他们去种地,为他们安心种地提供方便,为他们办医保养老解决后顾之忧。
另外,让城市发展的脚步慢半拍,让城市反哺农村,只要我们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加大科技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生活生产及养老等一系列问题,让土地多长粮食,让农民从粮食收入中过上富足生活,更多地农民就会去种地,土地又能产出更多的粮食,那样不仅农民回归农村,粮食安全了,粮价稳定了,市民也乐了,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
所以说,尊重农民、公平对待,自由选择,农民同样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