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员工培训要多一些“换位体验”
又是一年春来到,一年一度的培训工作现已拉开帷幕。作为员工的最大福利,培训在为企业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如:培训教材老化,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员工求知求新的“口味”,导致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成为当前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去年以来,中铝河南分公司热力厂针对员工变动情况,率先在电运岗位上推行了换位体验式培训法,在不断的试验和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换位体验式培训法就是由员工轮流讲课,其他员工和技术人员来听课或提问,由讲课员工回答。以开放、互动的方式进行启发式培训,员工亲身感受培训,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提高。目前,该厂正在50多个岗位有计划的推广,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
这种培训方法值得借鉴,值得推广。笔者在与该厂一线员工交流时发现,他们迫切渴望企业改变现有的培训方式,让员工培训多一些“换位体验”,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他们希望创新培训形式,加强灵活性。他们希望企业不要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员工听,改变这种上课明白,上岗忘记的“填鸭式”的被动培训模式。将“教室”搬到现场去,边讲解边操作边示范,理论联系实践,让较为抽象的专业培训融入到生产实践中。不要一味照本宣科,不要阴天培训,闲时充电,多给员工一些提问的机会,多给一点讨论的时间,多给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培训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而“换位体验培训”要求员工在讲课前,通过自我备课,实现知识储备,是一次再学习、再提高和再思考的过程。车间技术人员或班组技术骨干听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和点评,进一步加深了员工对生产工艺、装备特点等知识的理解。通过角色换位和员工参与,员工不仅理解了职教人员的备课、授课的艰辛,而且从培训中获得直接认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二是他们希望企业打破现有的依靠职教员授课的模式,充分发挥老员工和技术骨干在培训中的作用。选拔和培养一批员工教员,让他们在生产实际中开展培训,特别是生产越紧张,越更应该注重培训工作,这些员工教员会把每一次突击当作练兵的机遇,把每一次操作都当作提素的机会,往往会受到意向不到的效果。而“换位体验培训”可在教室,可在现场,可用授课或提问方式,也可就生产难题在现场展开讨论,还可边讲解边操作示范,让较为抽象的专业培训融入到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简单易学易懂,学习效率倍增,有效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他们希望培训要因才施教,提高针对性。他们希望企业不要将同一岗位,同一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几十号人员集中在一起培训,改变这种 “一锅烩”的现象。由于员工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差异,接受能力、知识面也各有千秋,老员工对专业基础知识早已滚瓜烂熟,熟记于心,渴望更新专业知识,而青工要么刚刚入门要么正在提高,渴望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这样势必造成老员工或“叼嘴”或“厌食”,而青工或“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局面。而“换位体验培训”由于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正好可弥补这种不足。(肖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