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37|回复: 11

[话题探讨] 【中立】顺势引导转型   促工农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11-10-31 15:2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5年至2009年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每年减少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已超过2.4亿。大量的民工流向了城市,支援城市化进程,不仅没有帮助城市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反倒让农村也出现了农民荒。人口迁移、流动,双荒同时出现,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是鼓励农民继续流向城市,还是鼓励留在农村?成了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但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我们的农民兄弟,别的人都是无法代为发言的。不能仅仅因为民工荒,就鼓励农民工进城,同时也不能因为农民荒就必须让农民工当“守乡团”或“返乡团”。国家要做的只是调节、引导,不宜强制,要给广大的农民以选择权。
       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流动就像风一样自然,聚集的同时,必然导致一些村庄的萎缩,甚至消失,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不必太震惊。毕竟国家都是在普惠民生,通过移民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生活质量,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最快的捷径。所有的人都应该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返乡回城,悉听尊便。没有必要非得让工务工,农务农,谁也不是天生的当工人的。工和农只是一种行业,是一种职业。国家发挥的作用只是通过政策、经济杠杆来平衡需求量,单纯鼓励或阻止都是不恰当的。调节的结果应该让流动不再盲目,不再无序,让流动更有价值、有意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才好,不能过左、过右。
        我的朋友原先住在一个偏僻的高高山村,穷山恶水、人少水少、山深路远好似十八盘,交通十分不便,庄稼歉收,靠天吃饭,在小山村养活3个孩子都成问题。为了生计,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两口子毅然到镇上共同打拼。后来,干脆搬到县城,并买了房子。如今,孩子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身真本领,到城市打工,月薪达到万元以上了。经济富裕,生活幸福,一家美满,其乐融融。现在回想:如果不从山上搬下来,是断然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的。
        他原来所在的村子,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村民搬出来了。有的虽然仍在农村,但离镇近了。就是过的不是太好,也比在穷山沟里富裕,幸福。更偏僻的邻村,几乎没有人了。这种现象绝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中国山区农村人口迁移的一个缩影。而他们当初的迁移,不是谁鼓励不鼓励的事情,纯粹是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本能。只有近水了才能先得月,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农民到城市去,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国家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是利工利农的。有些人离乡离土了,也有的不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农村人口的就地和就近转移,工作农活两不误,以工补农,工农双业齐发展。
        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这是一个重大的国情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去随时好好关注,没有防患于未然,没有去积极想应对策略,并将问题根本解决。民工荒农民荒同时出现,诸如一孩化、二孩化等各种似是而非的伪原因可能众多,但根本原因,个人认为:一是说明我们国家的工业劳动密集型用人太多,走了传统农业的老路子,没有促动工业高新技术的大发展,根本没有现代化工业的高效率。人口红利的时代终要结束的,试看哪个发达国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呢?二是说明我国农村的现代化程度还远远不够,现在的新农村建设都建设了点什么呢?绿色家园,每村一个村民公园,好像有了公园就成了新农村,根本没有在提高农业现代化上下多少功夫。再者,原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多少年不变,已经发挥其最大价值了,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效益很难再提高了,现有政策和机制已经阻碍了农村生产效率、效益的再提高,已经不适合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了。
      “双荒”的出现,充分说明我国的工农业都到了必须转型的时代。对工农业的发展建议这样来调节:
      1、工业发展必须坚持高科技、现代化,集成化、高效化,从劳动密集型中转化出来,以技术、创新等制胜。减员增效,降低劳动力密集程度,向科技、创新要人,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资源,发挥其更多的更大的价值。
      2、农业必须发展现代化,农业也要进行大投资,高投入高产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释放人力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我国是山地占国土面积51.9%的国家,想全部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对于山区确实不适宜现代化大规模的地方,就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增加中国的绿化面积,不至于撂荒土地。
        都说无农不稳,但如何实现社会的稳呢?首先必须让农心稳,收入稳,待遇稳。只有农稳,才会社会稳,这是根本。国家的农村政策,要借鉴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提供农业科研与开发经费,提高效率,大幅度增加收入。对采取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具者,无偿使用或者大补快补,减免各种税费和负担或者用税来反哺农业,确实提高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消灭城乡差别,消除城乡二元化。那样,就不会有太大的人员流动了。毕竟趋利趋好是人的本能,农村中能好好生活的话,就不会“背井离乡”。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多法并举,才能实现农村人口合理转移,在巩固农业的同时,兼顾工业发展。
        政策必须具备全局性,统筹兼顾。不能为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而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不要顾此失彼、顾头不顾脚,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希望通过城乡的融合和双向流动、良性互动,使我国的工农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快速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28:04 | 查看全部
政策必须具备全局性,统筹兼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28:3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29:38 | 查看全部
欣赏美文,感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7:40:24 | 查看全部

回 3楼(bhx2000) 的帖子

应该做的 倒是该感谢张老师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22:13:02 | 查看全部
支持美文,老师的文章让我眼前一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8:20:32 | 查看全部

回 5楼(初卫平) 的帖子

谢谢 初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21:00:38 | 查看全部
但愿“双荒”别变成“三荒”,换个思维看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双荒”中看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2:21:17 | 查看全部

回 7楼(鹤飞云天) 的帖子

谢谢老师  利弊总是相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6:16:07 | 查看全部
敬业心老师厉害,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确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