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2|回复: 0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存隐忧 普遍自卑渴望被关注

发表于 2011-11-1 11:04: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jpg
被问起每月和父母在一起呆多久时,孩子的眼里充满忧郁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日益关注,农民工落户、农民工就业、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等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正在不断得到改善。近几年,沈阳市也在提高农民工待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农民工切实享受到了帮扶和温暖。今年9月,沈阳又立法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 然而,记者在近日的调查采访中发现,沈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很多隐忧,仍需社会各方的帮助解决。

  据调查,目前沈阳市有农民工138.5万人,跟随父母在沈阳生活的农民工子女约有5万人,他们的年龄多在7岁至15岁之间,除完成作业,基本没有什么课外活动。

  与大多数城里孩子假期时间被各种学习班、补课班大量占用相比,这些农民工子女几乎没有参加补课或各种学习班,而适合他们的一些科普参观活动、文化图书阅览和各种知识讲座等,他们也几乎没听说过。

  记者与有关人士日前对和平区等市内5区及辽中的200名农民工子女(包括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60名,随父母在沈阳打工的14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令人堪忧。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内向、敏感、和父母沟通有困难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你的心理话对谁说?

  10月中旬,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周永梅、王颖,国家二级心理师冯一茗、冯狄到辽中15中学,对60名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分为面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

  “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存在掩饰内心敏感现象,一方面他们内心中隐藏着自卑感,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渴望与人沟通,渴望被关注。”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专家周永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四位参与调查的心理老师, 每人面谈15个学生,面谈半小时。调查问卷包括:“你有心里话对谁说?”“你认为自己的童年幸福吗?”“你和父母每月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

  面谈和问卷调查的汇总结果是,60名留守儿童中50%有“自卑、内向、自尊心强、敏感、渴望被关注”等心理问题。同时,引起心理专家关注的是“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差,吃、穿、住、行与城市孩子差不多。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生活,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出于愧疚心理,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是尽量满足的,甚至有的家长会过于溺爱孩子。”

  “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们多半是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在家里学习期间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果不好,容易拖拉。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在中等偏下。”

  周永梅说:“我最担心的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懵懂不明,他们又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这些孩子的未来出路又会如何?”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刘萍表示:“每年寒暑假,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无人照看,这不仅使他们的安全缺乏保障,社会活动参与度低,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及社会交往能力也受到影响,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长。”

来源:沈阳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