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走基层·企业蹲点 走进360行】爱到深处无怨尤
这次带电作业,我做了充分准备,没感觉太紧张。——王进
电工王进:“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
□本报记者 丛民
10月17日一大早,记者从济南市驱车约150公里赶到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楼庄村,举目望去,不远处的农田里矗立着一座约70米高的输电铁塔。随行的山东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近日在进行直升机线路巡检时,发现银东直流线2012号塔导线线夹螺栓处开口销脱落,如果不及时排除险情,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抢险现场,记者看到一名电力抢修人员身着浅灰色服装正通过一条红色软梯,艰难地向上攀登。一直在地面关注作业的线路工区运监二班班长李晓毅告诉记者,软梯上作业的叫王进,32岁,有着“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之称。他身上穿的是能耐1000千伏特高压屏蔽服,他正在高压铁塔56米作业面上,进行±660千伏电压等级带电作业。
10点48分,王进到达作业面,只见他熟练地用电位转移棒快速挂住导线,进入高压电场。抢险现场顿时一片寂静,所有在场人员都屏气凝神,紧张地注视着高空中王进的一举一动。因为此时,660千伏等级的高压电流已通过屏蔽服,屏蔽服内的王进已融入高压电场。在安装了开口销之后,他沿着高压线路爬行至距铁塔大约15米处,对局部导线进行修补,并更换了一个间隔棒。
11时20分,整个带电抢险作业圆满完成。王进迅速退出电场,当他安全返回地面后,工地上响起了一片掌声。因为这次作业的成功,证明了660千伏带电作业可以实施,创造了电力带电作业的新纪录。满头大汗的王进兴奋地说:“这次带电作业,我做了充分准备,所以没感觉太紧张。”
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带电作业避免了山东电力主动脉1个小时的停电,相当于为社会节省电量约1000万度,创造经济效益540余万元。作业的成功也为今后开展更高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数据支持。

要微笑着接电话,客户是可以从声音中听到的。——胡云蕾
10086话务员胡云蕾:用声音传递微笑
□本报记者 庞慧敏 本报实习生 璩卉慧 本报通讯员 周婷婷
在大厅登记后,我们由内部员工带领,拿着绿色通行小牌,将手机调为振动,终于进入了中国移动广西客户服务营销中心。综合部小周说,这些流程都是为了“保证工作区的安静和安全”。
生产楼有12层高,6层~10层是话务员工作的地方。推开玻璃门,不间断的嘤嘤嗡嗡声充斥耳膜,在这里你会觉得像是学生在早读、复习备考。随后,记者坐在了话务员简话B组三班胡云蕾的座位边上,戴着耳机,做起了“跟岗”。胡云蕾22岁,南宁人,做话务员已经1年了。
胡云蕾一边注视着电脑界面,一边轻点鼠标,耳机里“嘟”的一声,客户反映需求的声音立马响起,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胡云蕾一边熟练地在工作界面菜单项目中操作着,一边应答“好的,马上帮您核实”、“我还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直到“请您在挂机前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满意请按1……谢谢”。这才算完成了一个接话工作。
难得几个电话结束,胡云蕾刚说了句“平时就是这样,电话是很多的”。 “嘟”声又立马响起,小红灯一亮,客户声音又在耳边响起来了。据了解,话务员每天平均要接300个电话,有时五六个小时连续工作。胡云蕾最多的一天接了450个电话。
记者发现,在胡云蕾办公桌的右前方有一个长方形小镜子。“那面镜子是让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要微笑着接电话,客户是可以从声音中听到的。”
对于有些客户的不友好,胡云蕾说:“干这行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忍’!服务态度不好比工作差错更严重。”接的电话多了,就对业务更熟悉了,知道该如何回答让客户满意。
“尽管工作很忙,但做这份工作,让我很有成就感。”胡云蕾入职第1个月为客户解决欠费开机问题,客户专门来电表扬。“看到客户通过短信、语音对自己的服务给予好评,那时候一切的苦和累觉得都值了。”胡云蕾说。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乘客打造一个“流动的家”。——诸立
公交驾驶员诸立:用爱心打造“流动的家”
□本报记者 姜明
10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天津公交二公司1路车队,坐上了有着大学本科学历的驾驶员诸立驾驶的公交车。
“大爷您慢点,我给您找个座儿。”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只见身穿蓝色工作服、佩戴着党徽和胸卡的四星级驾驶员诸立搀扶一位老人上了车。待老人坐好,诸立微笑着对车上的乘客说,“车上有饮用水和一次性纸杯,谁渴了可以自己倒,车马上就开了,大家注意安全。”
8点30分,诸立驾驶着1路公交车缓缓驶出渤海大楼总站。记者发现,在这辆10米长的非空调公交车中,有不少独有的“设施”:驾驶员座位后面有一个提示板,上面写着当日的天气预报,从此处经过的乘客都会将目光在这个小板子上停留片刻;车窗上,挂着诸立自己购买的遮阳帘;车厢左上方,悬挂着老年人乘车10项温馨小贴士,这是天津市实行老年人免费乘车后诸立首先想到的;车厢右上方有1路车途经的各大景点的介绍,也是诸立亲自骑着自行车沿途记录制作后挂上去的;在驾驶室的仪表盘上,还有一个便民药箱,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仁丹、创可贴等一应俱全,便民药箱旁还有一次性雨衣和便民呕吐袋。
9点10分,1路公交车行驶到十月影院公交站,一位大娘上车就说:“今天不错,我等了两辆车你就来了。”原来,这位陈大娘每天坐1路公交车去中山公园遛早,大约1个小时40分钟后,还乘诸立的车回家,有时为坐诸立的车一等就是四五辆。“我就爱听这孩子说话,有礼貌,尤其对老年乘客特别照顾。”大娘说。
诸立是一个10年驾车累计行驶35万公里无事故、无服务投诉的优秀驾驶员。他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文明标兵和3届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诸立感到的依然是居民的期望和公交的责任:“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乘客打造一个‘流动的家’。”
点评
■本栏编辑 贺杨
风起的时候涟漪泛起,雨落的时候激情飞扬,人在旅途总会有风景,对工作的热爱就是劳动者人生最美的风景。他们从不计较得失,从不索求回报,只因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爱到深处无怨尤”。
有着“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之称的王进,把对工作的热爱融入那一招一式的技艺中,当地面人员都屏气凝神,紧张地注视着超高压带电作业的王进时,他如常在熟练地对局部导线进行修补,因为之前做了充分准备,“没有感觉太紧张”;10086话务员胡云蕾把对工作的热爱化作微笑,面对又忙又累的工作,她用办公桌上的小镜子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仪态,因为她相信“要微笑着接电话,客户是可以从声音中听到的”;天气提示板、遮阳窗帘、温馨小贴士、便民药箱……大学毕业的公交驾驶员诸立把对工作的热爱倾注在公交车上的每一处细节,“为乘客打造一个流动的家”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最美的劳动者心中,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追求幸福的源泉。世界上几乎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来自对工作的热爱,不管多苦多累,爱上它就等于爱上生活,我们的人生也将因那份热忱而更加充实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