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趋利才是农民进城的真正动力
中国是农业国,尽管现在发展了、强大了,但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依旧处于农业大国的历史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限制人口流动,农民变市民很难,不仅仅是户口,主要是谋生手段。所以那时农民是不会轻易就进城的,因为进城你没有粮食供给、也没有工作安排,农民是无法生活的。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活跃、工业建筑业蓬勃发展,客观上需要增加人力,政策上也允许人员流动,更主要的是农民土地承包解决温饱之后,对生活又有了新的期待,发现土里刨食刨不出富裕的日子了,所以就开始往城里走,进城后发现的确比在农村好挣钱、挣钱多,于是进城才能奔小康逐步成为农村人的共识了。所以说趋利才是农民进城的真正动力,而不是靠鼓励把农民兄弟给鼓进城了!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热,如今的考公务员热一样,大家都不傻,都是奔着自己的好日子去的。
既然是奔好日子,当然不应该阻挡。可是,都做生意了,卖什么呢?都当公务员了,谁养活呢?都进城不种地了,我们吃什么呢?所以说,也不能放任自流。工得有人做,地得有人种,官也得有人当,生意也得有人做,社会如何去分工呢?鼓励鼓励你就辞官种地了?不鼓励你就不进城了?当然不会。解决的出路一是靠科学技术的和工业化的发展,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去引导各行业的分工和从业人数的配置。二是要靠政策和经济杠杆撬动,来平衡不同行业的经济利益。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过上好日子更是美好追求。农民进城没有错,土地荒芜是大错,错在农村政策的不利。我们社会发展依旧处于农业国家的进程,不可盲目地搞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