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67|回复: 3

【企业视线】赵国良创新工作室: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发表于 2011-11-2 17:26: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赵国良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物赵国良说:“我的理想不光是要自己创新还要带动一群人一起创新。”如今他实现了这一理想。他带领的这个创新团队由多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人组成,在创新活动中,他们有时合作攻关,有时分工竞争,但总能发挥出群体的整合作用,收到“112的效果



赵国良创新工作室: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企业视线】
     张硕  季宁
j0306.jpg

    20117月,河北承德供电公司赵国良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实现地电位带电安装避雷器”项目荣获中国质量协会QC成果发表一等奖。在此之前,赵国良创新工作室曾12次获得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取得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连续获得华北电网公司科技成果奖和河北省职工最佳发明创造成果奖。如果仅仅是看到这些成果而不去现场看看,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创新大手笔,肯定出自科研人员聚集的、有实力的企业科研室;但所有去现场体验的人,却无不为一群普通工人所追求所倾力的创新事业而由衷赞叹:这些工人真了不起!
    创新能手赵国良是如何把班组的创新活动发展成职工的创新事业,并凝聚了一批创新能手创造出如此耀眼的创新成果的?今年1021日,笔者在赵国良创新工作室里采访了承德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冯建国。
    冯主席告诉笔者,赵国良所在的公司输电部,常年在燕山深处巡视、维护高压输电线路,自然环境和气候变换,经常给线路巡检造成不可预知的难题,而预防和顺利破解这些难题,便成了许多巡线工的岗位追求,赵国良最初的创新动意和思路就起始于此。比如,挂接地线是线路检修中一项重要安全技术措施,每次检修都会遇到。一次,赵国良发现操作人员探出身去挂地线,既别扭,又危险。感觉其中必有原因,经过反复观察研究,终于发现症结所在:原来,随着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导线、杆塔及塔身三者之间的空气间隙及距离越来越大,造就接地操作杆长度不够,自然就会影响到操作。赵国良通过反复分析研究,产生了自制短路接地工具的大胆设想。
    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经常见到他呆呆地坐在操作间,一动不动,身边摆满了各类工具、材料、仪器和书籍,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半个月后,一种新型短路接地工具诞生了!经试验,操作性、安全性大幅度提升。这项成果荣获中质协“众和化塑”杯QC成果发布一等奖,并获得国家注册专利。后来,在输电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赵国良和大伙开展了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争活动,当创新受到时间、场地、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时,企业及时出手,帮其成立了创新工作室。
    2009年,赵国良不仅通过高压线路带电检修高级技师资格考试,而且研制的“多用钢绞线折弯钳”被评为河北省职工最佳发明创造成果奖。2010年,该项成果被华北电网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像赵国良这样的创新型技术工人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帮他们成立创新工作室的初衷,就是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和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冯主席说。
    从此,赵国良创新工作室,成为一群爱鼓捣、爱琢磨的工人聚集、互动、研讨、实验的场所,而这些人的聚集和研讨又助推着班组创新活动逐渐固化为一群人致力追求的创新事业。笔者从现场采访中得知,赵国良创新工作室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三条:一个善于协作的团队、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两个简明适用的原则。
    赵国良对笔者说:“我的理想不光是要自己创新还要带动一群人一起创新。”如今,他实现了这一理想。他带领的创新团队由多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人组成,每个成员都像他一样,有着自己的创新成果,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方便职工作业、为企业增效。在创新活动中,他们有时合作攻关,有时分工竞争,但总能发挥出群体的整合作用,收到“112的效果。望着眼前这位朴实执着的外线工,看着墙上高悬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熠熠闪光的八个大字,此刻,笔者感受到了这些默默无闻的班组技术骨干身上那份足以扛起“职工创新工作室”这块金字招牌的力量。
    赵国良工作室导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实践:选择课题、制定计划、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巩固与总结,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支持、监督检查和制度保证,形成闭环管理,保证创新活动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先进性。从而正确引导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这套管理方法,今年已获得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工会管理创新三等奖。
    而“小、实、活、新”和“精益求精”是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坚持的两个原则。
    他们所有课题都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遵循科学的方法开展。选题实际、目标证实、工具实用、记录真实、成果扎实、效益实在。工作室成员季宁主持的课题《新型尖扳手的研制》,立意新颖、制作细腻,充分体现了“小、实、活、新的精神。这个成果也转化为华北电网公司科技进步项目。工作室成员孙兵的成果《带电更换小间距耐张塔绝缘子方法的创新》,是通过系统思考,大胆运用创造性开发方法,把三种工具和方法进行新的组合研制出的,颇具创意。该项目获得了华北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创新工作室把技术活动当成一项工程来搞,当事业去追求,强调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从选题的策划、原因分析、对策到实施和效果等各个环节,都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求新出新。赵国良主持的课题《地电位作业法带电安装避雷器》正是这样完成的。他们针对无法地电位带电安装避雷器的问题,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找出突破口,利用绝缘杆“延长手臂”使操作工具前移,并且研制出新型顶固式线夹和变径式单套管扳手头,在具体步骤上他们又提出各种方案进行层层优选,最终确定最佳方案。完成课题后他们又对成果汇报资料进行编写,短短一个月连续修改了8遍。
    下一步,赵国良创新工作室将把创新工作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着眼于安全生产和智能电网建设进行创新实践。并且把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更加有效地促进员工、团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塑造成承德供电公司企业创新文化的一个品牌。
    笔者相信,赵国良创新工作室在职工创新之路的领跑中,一定 能实现新跨越、创建新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8:44:03 | 查看全部
学习张老师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00:37:26 | 查看全部
学习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1:31:0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