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6|回复: 6

[话题探讨] 【中立】 进城打工or回乡务农,市场说了算

发表于 2011-11-3 12:36: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相信年龄大点的人对于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都不陌生,在那场浩瀚壮大的运动中,大量城市“知识青年”响应组织号召,离开城市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去“大有作为”。现如今,在全国各地农村里不但掀起 “进城打工”的热潮,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征兆,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耕地荒”“农民荒”。
      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在这里就不费笔墨了。和几十年前“上山下乡”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改革开放后的进城打工更多是体现了个人的自愿,是源于个人的自发行为。但一样的是外出打工即要忍受离开家乡、亲戚、朋友所带来的思念之苦,还得忍受城里人的白眼、蔑视,远走他乡靠的是辛勤劳动打拼生活。当然,在城市里不排除极少数一部分农民兄弟靠自己艰辛努力,已经过上了体面尊严的生活。但相对于一亿三千万之多农民工大军来说,更多的农民工只是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煤矿井下等地,从事着危险性高、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的劳动,凭着体力、年龄、精力上的优势,从事着一流劳动强度的劳动,享受着二等市民的待遇,拿着三流的工资。然而就算工作如此艰苦,在打工生活毫无质量可言,可农民工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过着如同候鸟般 “春节前回家过年,春节后外出打工”周期性规律性生活。
     曾经有个农民工和我说,如果在家种地每个月能纯赚700元,他绝对不到外面去打工干2000元的活。因为在外生活费、烟钱、手机电话费等日常消耗会用掉一部分工资,工作过程枯燥无味压力大,工余时间又无所事事,有时还会碰到找不到活干,不能按时按价拿到工资的情况发生;而留在家里基本不怎么花钱,白天种种地,晚上看看电视,既可以守着老婆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农闲的时候还可以打打牌、听听戏、喝喝酒,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也是很理想的生活。
      可是种地实在太不划算了,虽说现在政府取消了各种农业税,种田地还补贴钱,可抛开看天吃饭的因素不谈,就算是风调雨顺一年下来,刨除所有的生产成本,一年的收成还不及外出打工两三个月的工资。再加上受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政策等因素影响,农村建设历史欠帐很多,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进一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需要;各种教育、养老、医疗等相关福利制度缺位、滞后,物价的持续上涨,让无数农民体会到生活成本压力增大,但体制、户籍、环境的约束让种地改善生活的渠道无限狭窄,外出打工挣钱变成大多数农民工唯一快速改善生活的理性选择。外出打工在许多年轻农民心目中一度与有出息、有本事、有前途划上了等号,农民荒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2010年首次成为全球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存度增大,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而言,“有地必种”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伴随着人类进步、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必然会导致一个个小村庄会逐步向小乡镇转化,这既是政府发展目标,而更是社会发展大势所趋。作为弱势群体代名词的农民,通过打工合法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追逐利润最大化并无不当之处,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社会的包容、开放、文明。所以对于这种汹涌潮流及发展趋势,要想让“有地必种”变为现实,必须像大禹治水一样采取疏通、引导的策略。国家政府层面应该颁布实行更多鼓励耕种的好政策,利用经济杠杆进一步加大分配调控力度,打破马太效应,使种田致富不再是个例;重视加大农业科技、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机械化、现代化集中规模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耕种对人的依赖性;最后打破城乡的壁垒,进一步消灭城乡差别,废除户籍制中对农民的种种不平等条款,补齐发展中历史的欠帐,使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公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5:18:21 | 查看全部
欣赏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5:52:58 | 查看全部
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11:00 | 查看全部
谢谢孙老师、王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8:29:54 | 查看全部
写的棒,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9:55:29 | 查看全部

回 4楼(初卫平) 的帖子

谢谢初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2:45:56 | 查看全部
   祝贺李老师获得大奖,学习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