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只注意穿着打扮,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外表的美,如昙花一现,心灵的美,才经久不衰。恰当的装扮,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豁达的胸怀,聪慧的头脑,文明的语言,善良的心灵,丰富的内涵,再加上健康的心态,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它通过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气质不是学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要培养气质,首先要注重的是内在修养。内在修养首先要加强文化知识的修养,增加智慧。学生正值青春妙龄,精力充沛,正是学习知识的好时机。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应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社会与人生等方面的知识。
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读书熏陶出来的。用培养气质来使自己变美的学生,比用服装和打扮来美化自己的学生,具备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
随着全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日趋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个体因素的全面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意志、性格等直接受到人的气质影响。
气质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无点墨,那任凭用再华丽的衣服装饰,这人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肤浅的感觉。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做到气质出众,除了穿着得体,说话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有人喜欢天高云淡的感觉,有人欣赏新月如钩的情趣……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淡淡飞逸出的美好总是那么动人。也许只是一个瞬间,也许只是一次偶然,驻足于书桌旁,流连于书柜前,触摸书卷的芬芳,倾听文字的旋律,享受阅读的快乐,凝眸停留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清新淡雅的书卷气是多么迷人!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攀登知识之峰的阶梯。书是火把,能指引前进之路;书是明灯,能照亮未来道路。一本好书是成长道路上最佳的精神伴侣。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阅历、知识,还能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人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书本知识充实人生,往往能够给人文化知识的同时,还给人以道德的力量,起到陶冶情操,养成气质的作用。
“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红楼梦》里这两句是反映因果关系的,因为“才华馥比仙”,所以才“气质美如兰”。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有内涵有思想的灵魂美,可以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气质目标。
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气质呢?首先,遇事要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勇于战胜困难的气概。其次,要学会有魄力还得有魅力,也就是要有气度,有度量。古人云“宰相肚里好撑船”,就是指一个人的宽宏大量。能够包容、宽恕别人,即使他人完全错了,也能够诚恳地善意地帮助他人。每一个人都有个性,要注意自身的反省,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之处,要在行动中予以克服。第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个性强容易冲动,容易发怒。情绪失控不利于办好事情,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议中学生朋友在气质修养上,遇事要冷静,忍一忍,学会控制自己,学会转移情绪。
有位学者,在谈及学习和修养时说:“人要有点书卷气”。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书卷气自然采自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
读书被誉为是“生命的美容”。从古到今,“书卷气”都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一部精典,半杯香茗,足可富以敌国,贵比王侯了。
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滴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在书中,你神游宇宙,上天、入地、走四方;从书中,你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书,让我们充实;书,让我们睿智;书,让我们谦和;书,让我们博大;书,使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书,总是漫步于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永不孤独。
“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中华古典文化充满了精华和珍品,我们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在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里,从中可以熏染到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还有他们那种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绝好文字之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尽收眼底。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用),不善服反为害”。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我看主要有三点,即读旨端正,选读好书,方法得当。读书具备了这三条,方能长智怡情,提高气质。
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当我们走进书山, 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这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这是沉沉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这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这份美好牵引着你读下去,没完没了地读下去,读的又大多是一些好文字,你没法不强大,没法不进入佳境,没法不使你的气质得到修炼。
读书能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的精神,改变人的性情,改变人的气质。究其所以,原因就在于读书让人明白是非,让人增智晓理,读书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人的修养。知书达理的人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知道了什么是假、恶、丑,他们会努力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学习做得更好。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书卷气不可自封,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从来读书长精神,应与书籍伴终身。
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读书妙诀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通’字。茅盾的“穷本溯源”,是为求通;华罗庚的“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锺书的“取长补短”,是为求通;秦牧的“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冯友兰的“知音解味”,是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则,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学会了“通”的方法,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实现左右逢源、登堂入室,读有所思,学以致用。
打开书,便打开了一扇面对世界的窗口,如风轻拂着你,如雨滋润着你。你读天,无际的长天予你灵性;你读地,宽厚的大地赠你理性;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审视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鲁迅曾打过一个比喻,读书就像蜜蜂采蜜,只读一方面的书或只读一个人的书,对人的发展是不全面的。我们不仅要读好中华优秀古诗文,还要倡导多读现代文学、自然科技、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书籍,坚持人文与科学并重。
当我们回首往事,能够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交出一份无悔的人生答卷的话,我想,那就是一个非常有气质、非常优秀的学生。就让我们在温馨的阅读中,在书香的熏陶下,变得明智高雅,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学会求真、向善、尚美,不断提升自己作为一个当代文明人的“气质”吧!
重庆市江津二中 付长芳
邮编:402284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德感正街288号江津二中
邮箱: fcf318@sina.com
电话:1398366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