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09|回复: 0

高校自主招生的好处

发表于 2011-11-3 20:12: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东汉的察举推优、隋唐的科举选贤,到当前的高考招生,选贤任能的招考制度在我国已有几千个春夏秋冬,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其在实现人才选拔、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知道,完善的招生考试制度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职能的基础和前提,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伴随着期望接受高等教育学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招生考试日渐成为牵动千家万户心弦的社会活动,高校招生考试的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从2003年开始,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改革人才选拔的制度,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参加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已经进入了第9个年头。从最初只有22家高校参加,发展到如今80所高校的阵容,甚至形成了“华约”、“北约”、“理工系”等三大联考阵营。
    在传统的高考录取方式不断受人诟病时,自主招生开始了突破应试教育的“破冰之旅”。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已经逐渐成为高考之外的又一大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然而,从自主招生一出现至今,人们就期待自主招生能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为国选材的角度真正负起责任来,对于自主招生的利弊也引起了各方的争议。
    一、什么叫自主招生
    为了便于讨论,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什么叫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自主招生已俨然成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学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分数不等加分的优惠。
    二、为什么要实行自主招生
    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是办学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不同的高校各有“个性”,高考分数不可能全面反映它所需要的学生的特点。一些学校希望招到的学生成绩优秀、全面发展,因为学校要培养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人才,而是将来各个领域的领袖型人才,也有的高校希望培养未来的教育家,或者是未来工程界的大师等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需要的学生的特点也不相同,大学希望招到“个性相符”的学生。
    1977年以来的高考制度,建立了一种考生与学校的双向选择机制:考生通过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学校在选报本校的考生中,根据高考分数选择学生。在这项制度开始之后的若干年间,学校和考生都很满意,因为,同文革期间的推荐上大学制度比较,高考制度的优越性太明显了,极大地提高了公平和效率。
    后来,尽管高考制度本身不断改进,包括考试组织方式和内容结构等等,但是,人们对其不完善性却日益提出质疑。所有质疑的核心,是如何看待高考分数。质疑者认为高考分数不能完全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其特殊才能和综合素质。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改革的呼声,大学里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并在国家批准后开始试验。
    教育部2003年推行自主招生的有关文件规定:“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部分中再次规定:“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
    目前高考的招生办法客观上强化了分数。作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产物,自主招生是高考之外选拔人才的一个有益补充和探索,是一种进步,使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得到了体现。 
    三、自主招生的简要历程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有着深远的历史,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自主招生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废止科举实施新学制之后,各高校便采取了单独招生方式。
    1949年前,高校都是自主招生,偏才怪才大有舞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诸多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高等学校仍沿袭过去单独招生的方式,各大学自主招生、独立自主命题。
    1952年起,国家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每年的同一时间,用同一考题进行招生考试。半个世纪来的“高考”变成了“国考”。
    2003年起,教育部宣布“全国22所部属高校作为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首批试点院校”,这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
    2006年,自主招生高校增加为53所。
    2009年,继续推进自主招生,并试行中学校长推荐制。
    2010年,全国有8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不仅数量激增,而且从2009年11月开始,教育部进一步放宽限制,取消自主招生5%的人数上限,这使试点高校拥有了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2011年,清华大学等高校组成的“华约”、北京大学等高校组成的“北约”、北京理工大学等组成的“理工系”,今年分别组织了自主招生联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四、自主招生的好处
    1、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重负下解放出来
    自主招生是为了打破应试教育困境而生的,这种探索对中国高校招生乃至教育体制改革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高校自主招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可喜变化,这些举措已经开始撼动“岿然不动”的高考。自主招生改革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重负下解放了出来,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审美能力等方面意义重大。
    2、可以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唯一招生模式
    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唯一招生模式,让考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这是很大的进步。推出自主招生这项政策,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可以作为统一高考的补充,打造适合考查个人能力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改革高考制度的重要措施。相比一次考试定终身,通过自主考试,部分优秀学生多了一次机会,也方便了大学识别和选拔具备个性才能和发展潜能的学生。
    3、可以更有利于推进高中素质教育
    从1977年至今,高考一直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常常是“分数说了算,素质靠边站”。不少学有专长的学生,为了全面提升文化成绩,极不情愿地割舍了专业特长,而一些大学往往因招生分数线的限制,不得已将一批真正对大学某学科特别感兴趣且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拒之门外。
    4、可以为特殊才能学生提供一条“捷径”
    通过自主招生这条“捷径”,许多学生实现了进入名校的梦想。比如:7岁开始写作,已出版9部作品的才女蒋方舟于2008年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走进“象牙塔”。200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的盛中华计算机水平超过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理论水平接近大二年级学生水平”的刘雨芙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录取……他们的分数虽不全是一流的,但因为自身的特殊才能,最终被名校录取。
    5、可以让学生的综合发展更具优势
高校自主招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了以往凭高考一张卷子阅读、评价和选拔学生的状况,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张扬个性化品质。
    自主招生制度实施以来,清华大学通过这一办法录取的考生不断增加,根据学生入学后的跟踪评价,自主选拔的考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发展方面具有优势。
    最早“试水”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之一——武汉大学,推出了自主招生学生素质报告,报告显示,通过自主选拔进入高校的学生优点明显。比如:杨啸寒,历史学院大二学生,在“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 中获得季军;李金蔓,外语学院大二学生,在首届全国俄语大赛中获得低年级组第三名,其还将获得教育部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公派留学俄罗斯一年;丁怡,国际软件学院大四学生,曾经的“电脑黑客”如今已跟随专家进行高端科研……
    “自主型”学生和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学生有何不同?武汉大学对5年来通过自主招生进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追踪。据统计,5年来,共有2.2万人报名参加了该校自主选拔,最终录取进校1299人。该调查涉及学校28个院系,其中,自主招生的学生分为自然过线和降分录取两个组。 调查报告显示,过半院系认为自主招生的学生在社会活动能力、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发展潜质等方面表现明显优秀。

重庆市江津二中  张敬芳

邮编:402284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德感正街288号江津二中
电话:13883413865  邮箱:23449846@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