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13|回复: 3

[话题探讨] 【中立】缩小城乡差距才是保证“有地必种”的根本途径

发表于 2011-11-4 12:00: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黄勇  

自古以来,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的那刻起,这种现象被悄然改变。

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全国各地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行业间、企业间迅猛发展,让一个群体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他们背井离乡、抛弃妻子,加入到国家的建设、企业的发展的大军中,因为这里有他们在农村难以企及的收入,他们被人们冠以“农民工”的称谓。

记得小的时候,到农村亲戚家做客,那还是在八十年代末,村里出去打工的人还仅仅局限于家里成年而未能考上学校的青年,他们出去的理由很简单,他们并不是不懂得务农,而是为了离开家门,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没能入学而念叨,再说出去就业也能为自己解决生计。

而现在再走进农村,一个偌大的村庄,见到的只有那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就连身体矫健的花甲老人也不愿意守着耕作了一辈子的田地,而是选择在离家不远的城里做一份类似物业管理员或者安保的工作。当我与他们谈及家里田地怎么处置时,“高额的农资产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与所换取的粮食收成却不成正比,遇到自然气候不好还极有赔本的可能”则是迫使他们不得不弃田进城的理由。

从一开始的少数在家待业的年轻人出门打工,到如今浩浩荡荡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市,这是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对劳动力市场空缺的验证,更是为了解决生计而让数以亿万农民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说这是一场劳动力市场的革命,那么这场革命的理由则是在现代公民享有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么他们在城里就真的能如城里人一样得到用工制度、就业、子女就学方面的同等待遇吗,我们只要稍稍关注就可以发现,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也只能靠劳动力而生存,而且工资收入还被经常性拖欠,他们的那点微薄收入想立足于城市中几乎不太可能。因为没有当地户籍,子女就业也只能选择那些师资等条件低下的学校凑合着。而这些与大量农田被撂荒、一所所农村学校上学者寥寥不几的资源浪费的情形相比,显得那么地矛盾重重。

中国人都有一种传统的思维意识,祖祖辈辈生活的栖息地都留有一份怀旧心理。如果农民在家种田,同样也能获得与城里人一样的丰厚的收入,一样的不用走出几步路就能享受到如城里的购物、学习、就医、就学等方面的便捷,那么他们还会选择远走他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这一切均是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城乡发展不协调而造成的。

而要彻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我想国家应加紧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相融合的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手段,加大农业生产力投入,让政策有保证、项目有扶持、农民得实惠,并由传统的散户种养而逐渐转变为农场种植的模式,让农民在家也能当上一名农业产业的工人。

农业发展上去了,三农问题解决了,还需要加大对新农村的建设力度,从农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去打造一个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里人能享有的就医、就学、购物等便捷的条件在农村一样不是奢望。唯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用真正惠及亿万农民得好措施、好制度、好的成果留住农民,种好每一寸土地,这才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2:27:48 | 查看全部
缩小差距 让农民能以农致富 真的是根本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2:30:27 | 查看全部

回 1楼(敬业心) 的帖子

谢谢敬业心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9:16:58 | 查看全部
很好的文章,分析透彻,观点突出,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