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企业一谈到开展创新活动,一般人想到就是说场地、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其实相对于创新而言,班组职工是主体,提高职工知识、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效果也更为明显,而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有活水就能出大鱼
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 李俊红
“石墨堵枪上加工推卸槽是根据工作中石墨堵头与枪头难以分离的实际困难为创新出发点,从两者的结构、材质、重量、使用环境及职工操作习惯综合考虑的,利用杠杆原理,当钎头插入推卸槽里轻轻撬动,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11月6日,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熔炼车间青工徐建在排班室里和工友一起分享他创新发明的思维、改进过程,而这种交流活动源自于几年前发生一件尴尬的事情:
几年前,熔炼车间曾在作业现场专门划分一间工作室,里面安装了着切割机、砂轮机、钳台钻床以及各种废弃零部件等工具材料,作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并出台了《职工创新成果奖励条例》,意在方便职工创新、鼓励职工创新。可是没有想到,几个月过去了,当车间领导检查成果时,才发现职工们的创新创新成果不但数量上寥寥无几,而且质量上也乏善可陈。
望着手中曲指可数的几个经简单模仿、复制而出的“山寨”创新成果,车间领导不由大失所望:车间已经尽力为职工提供条件,打好基础,为何结果如此的不理想?在细致的走访、调查、沟通过程中,车间领导渐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在企业多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能说职工没有完善和创新。可是当生产逐渐趋于正常稳定后,职工认为老的旧的一套虽说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由于熟悉可以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创新有一定的风险,在惯性作用下工艺流程、机器设备、作业环境、班组人员、操作方法也就长年保持一成不变了 ;其次在惰性作用下,乐于现状、墨守成规的职工也不少,认为创新太苦太累,付出了还不见得能有回报,缺乏创新的激情;还有职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产生懈怠、麻木心理,对于曾经在生产中觉得奇怪的、别扭的、不合理的环节,已经慢慢由熟视无睹、看惯不怪,再到坦然接受了;更有一部分职工不知道从哪里创新,如何创新,认为把别的班组有好的方法或技术,套过来用换个名字就是创新......
找到了职工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潭死水,了无生机的“病因”,车间领导意识到必须要从提高职工创新意识、扩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下工夫,他们开出了相应的“药方”:
首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厂情教育、科普讲座及素质提升活动,提高职工事业心及责任感,用知识夯实创新基础;通过人员、岗位的适度调整以及高新设备、人才大量的引进利用竞争机制倒逼创新以及加大和完善创新成果奖励力度,利用经济杠杆激活班组创新引擎;积极营造求新、求异、求变的创新氛围,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创新精神,鼓励职工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其次,培养职工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引导职工对待问题要会逆向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善于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并且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对职工创新过程进行指导、把关,规避创新风险;倡导团队交流与协作,通过集思广益,提高创新成果的技术含金量及成功率。
至此,熔炼车间班组的创新细胞完全激活了,班组职工中掀起了“想创新、会创新、爱创新”的热潮,各种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 “五小”活动成果层出不穷。其中《诺兰达高氧浓强化熔炼工艺创新》《贫化炉烟道改进及喷雾降温技术创新》等多项成果获得厂优秀科技项目奖,每年可以为厂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笔者感言:
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七一讲话”时就曾强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创新改善生活”“创新提高效率”类似的说法恐怕时下许多企业领导、员工都耳熟能详。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利用创新做大做强属于自己的市场蛋糕,不少企业在场地、时间、资金、技术等‘硬件’上为职工创新提供可大力支持,可每到成果盘点的时期,上级部门面对寥寥无几的创新成果,难免要问:“基层班组出创新成果为何这么难呢?”
这也许是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实,字面上理解来看,创新不但意味着付出与风险,还意味着改变、创造与更新,所以人民总是在创新过程中加上“独辟蹊径”、“ 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之类的形容词。这就要求我们创新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广阔的创新思维、高超的创新能力、独立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浓郁的创新文化,而这些才是创新成功的关键所在。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不创新就灭亡。从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要业倡导创新,不但要在在提供创新条件的“硬件”上下工夫,还得按照实际生产的特点,在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等“软件”上花力气,而这二者的软硬结合,则必然会导致班组职工创新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