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里的创新者人单力薄,有了一个好的创新方案、一个好的革新点子,一项小的创造发明构想,想得到领导和工友、制度或机制、设备和人员、场地和资料的支持,不想让刚萌芽的创新火种“胎死腹中”。
让创新者不再愁肠百结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杨建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天上交会对接,近期,班组职工在议论和畅谈着这一让中国人感到幸福和自豪的科技创新新篇章,同时,也畅想自己能收获一份有分量的创新成果,在班组的小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依靠企业的大力支持,工友的相扶相帮。
作为喜欢创新的老工人,多多少少留下了这样的印记,要想搞创新,愁没有时间,愁不能得到企业、领导、工友的理解和支持、愁了设备愁材料,愁没人员和指导,愁得不到起码的认可,一怕失败二怕“不务正业”、“自作聪明”,担惊受怕地走在创新路上,而今天的班组工人搞创新活动,有了不断的改善。
念好创新“保”字经;如今,技工有创新成果的,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是聘技师、高级工等的先决条件,这是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保障;创新工作室名为QC课题活动小组,成员由本班组的员工组合而成,主要针对生产任务中出现的“急、难、杂症”开刀,创新活动的开展要在工件的作业现场来完成,车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支持;为保证选好课题,厂里为此每年都要进行强化培训;只要班组有创新思路,可以集中优势资源转变为现场型成果。
开好创新分流渠;搞小改小革成功的分类为技术革新,采纳献计献策分类为合理化建议,能攻关克难的多为QC成果,捞到创新“大鱼”的是科研成果;之所以要对创新活动进行诸多分流,以便于班组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技能和技巧,从而找准创新活动的着力点,让全体员工参与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正如工友说创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创新交接责任的轨道;车间每年有创新课题项目的任务量,会下放给班组或下达给实力强的员工或有创新提案的员工,就让创新和责任交接上,创新和任务交会,这样,让过去缩手缩脚、怕失败、怕说别有用心的创新者改变了模样,创新者名正言顺搞试验、检测、摸索,大张旗鼓去分析、调查和钻研,高高兴兴地网罗人员,得心应手地动用设备、材料,工友看到这种情形,还会说:“这几天你好安逸哟,搞科研去了”。
班组里的创新者如今不再人单力薄,有了一个好的创新方案、一个好的革新点子,一项小的创造发明构想,会得到领导和工友、制度或机制、设备和人员、场地和资料的支持,不再会让刚萌芽的创新火种“胎死腹中”, 创新者不再为养育创新成果愁肠百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