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赵林源创新工作室传承绝招绝活
辽宁抚顺石化公司普通钳工赵林源,一个初中生,不仅自己练就一身绝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国技术能手,而且还带出一批技师、一个“绝活班”
【企业视线】
■ 李冬铃
赵林源出书了!10月份,由辽宁抚顺石化公司班长赵林源撰写的《机械密封常见故障诊断处理100例》、《机械密封技术问答》两本书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一位普通钳工著书立说,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和议论。
“别夸我了,没有我们的创新工作室,也不会有我的今天。”11月4日,当笔者采访这位远近闻名的“密封大王”时,赵林源情有独钟地说。
“当工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技术。”这是赵林源的口头禅,也是他38年工人生涯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按规定,钳工要3年才能出徒,可赵林源只用1年就达到独立顶岗水平,还在抚顺市首届钳工技术比武中夺得冠军,成为厂里技术骨干。他曾研究密封零件的设计原理,练习画复杂的图纸,还曾拿着“洋设备”练手,把用7天就得更换密封件的进料泵,改造成可以使用6年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国家节省资金近百万元。两年前,只有初中学历却立志要攀登技术顶峰的赵林源,终于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领奖台,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两名工人之一。从此,“土专家”赵林源出名了。
抚顺石化公司看到了赵林源的成长,同时更希望赵林源精神能够在企业开枝散叶,他的技术特长能够成为公司可以增值的财富。于是,2008年6月,成立了“赵林源创新工作室”,不但为工作室提供软件、硬件等全方位支持,而且挑选有潜力的技术工人送到工作室接受培训,让赵林源传授绝活。
赵林源深知,要想使技术知识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支掌握创新技能的团队。这想法,便成了赵林源主持创新工作室的新动力、新目标。在企业的支持下,赵林源在创新工作室先后举办了机械密封实用技术、机械密封设计和维修培训班,采取一对一单兵教练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自编教材、实地演练,同时利用电脑幻灯片制作讲义,把一个个绝活、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至今共授课2000多人次,讲授理论与实践课达到2000课时。刚开始,有的小青年干活时没底气,特别是在更换大机组密封件时不敢上前。赵林源就手把手地传授技巧,让他们树立信心。经过赵林源的悉心调教,张良、卢正义、李红等一大批青年工人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密封技术,可以独当一面地处理突发事件。从赵林源工作室走出来的刁克剑成为抚顺石化的名人,在赵林源的启发和帮助下,他经过9个多月攻关,研发出的设备多功能数字监测系统填补了国内检维修信息化领域空白,并且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在赵林源创新工作室里,依次摆放着几百件各类型号的密封件,这些都是赵林源及其徒弟们的杰作。这些创新产品,记录着赵林源班从创新工作室里练成“绝活班”的成长轨迹。如今,全班员工全部学会了计算机绘图,他们走遍全厂15个生产装置的每个泵房,对每台机泵的密封定位尺寸现场实际测绘,整理大量技术资料,用计算机绘制密封配件二维图纸近1000张,绘制密封三维实体图200多个。他们还把重点设备的故障记录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先后对进口和国产设备的机械密封进行技术改造83项,有些进口设备的运转周期达到国际水平,为企业节省资金3000多万元。
近年来,工作室先后培训钳工近千人次,还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列为实践基地,赵林源也被昆明技术学院特聘为客座教授。
“公司对工作室实行首席技能专家负责制,一方面通过技能专家的引领作用跟踪本专业前沿技术,着力解决检维修和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与革新,提高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方面利用工作室这个平台,加快选拔、培养和输送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一支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的高级技能人员队伍。赵林源工作室是我们探索创新工作室发展模式的成功范例。”抚顺石化公司工建分公司党群部长国殿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