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江苏省沛县纪委日前进行禁酒令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共有7名“贪杯”干部被曝光。据了解,自2009年禁酒令实施以来,已有19家单位、29名干部被曝光。为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监督检查,该县纪委从全县聘请了70名热切关注反腐倡廉的禁酒监督员;建立激励机制,对举报公款吃喝查实的,奖励举报人1000元。(据11月9日人民网)
从相关报道看,2年时间,19家单位,29名干部被曝光。所以,江苏沛县的聘任“禁酒督查”,也着实取得一定效果,如此举措不识为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仅仅靠“禁酒督查”就能管住“贪杯”干部吗?笔者的观点,难。
虽然禁酒令已经在全国党政机关推行,但有些“酒君子”依然是我行我素,该咋喝还咋喝,而这些“酒君子”多是些什么人呢,大多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他们之所以能置国家禁酒令于不顾依然随心所醉,源于他们有三个资本,首先是关系硬,如此小事他们能搞定,比如在一个县,一个小科长基本都是手眼通天,本地纪委都熟人不查他,上级纪委来了一般都有通知不用紧张,所以有恃无恐。其次是工作需要,我喝酒是为了人民,上级来了能不喝酒吗,招商引资会见客户能不饮酒吗?理由也很充分。第三是又实权,一个县里一个小局委的一把手都是实权人物,有求于他们的人多,所以应酬自然就多,他们即手握本单位开支大权,还常常有人相邀,自然是革命小酒天天醉。
由此观之,仅凭几个“禁酒督查”只能查一些小鱼小虾,吓唬下普通干部而已,而对于那些“贪杯”大户实权领导干部和一把手们则毫无效果,这些“禁酒督查”都来自本地,自然知道各单位一把手的能力,或许他们不仅不能有效实施监督,面对这些地方一把手和实权干部的敬酒还不能不喝,所以或许未曾督察已经醉了。
所以,聘任“禁酒督查”很难真正管住“贪杯”干部,要想真正管住“贪杯”干部,唯一的做法就是推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单位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定期向社会公示,单位的每一笔支出都要定期公示,让干部和群众进行监督,如此再加上聘任的“禁酒督查”不定期进行巡查,那么那些“贪杯”干部自然会无计可施,最终改掉“贪杯”的坏习惯。
新闻链接“江苏沛县聘请禁酒督查 紧盯“贪杯”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