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煤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复杂的生产过程中充满着这样那样的变数,矿难,作为一个令国人心痛、不愿意听到看到的字眼,却无时无刻不撞入我们的眼帘。最近发生的云南师宗私庄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恐怕不仅仅是不断增长的死亡人数,更重要的在于事故发生后,当天的私庄煤矿值班领导并未带班下井,事发后,矿领导才匆忙下井,并伪装井下逃生的假象。
去年10月7日起,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正式实施。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是用近年来不时发生的血淋淋矿难教训换来的。但是,这一政策执行得如何,虽然目前虽无确定的数据给出,但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并不乐观。《规定》开始实施时,矿领导都能以身作则,带班下井,一旦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有的人患上制度疲劳症,把制度放到一边,高枕无忧地睡大觉,甚至绞尽脑汁摸索出各种应对之举来,比如突击安排“矿长助理”做替身,在值班记录上做手脚糊弄检查等等。云南师宗煤矿“猫捉耗子”的游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带班的安全副矿长齐谷明在事发时伪装下井之外,在应付上级煤炭管理机构的突击检查时,当地矿场也安排了观察员这样的人员以提前通报情况。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井下的矿工便会被要求升井,前往检查的监管人员往往只有被隐瞒的份儿。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领导是否重视,对于制度的落实十分重要。美国法学家约翰•法比安•维特在《事故共和国》一书中所提到的,在面临巨大风险时,最有能力应对的一方必须站出来。毫无疑问,从矿领导自身的利益出发,一旦将他们与下井的矿工一起绑定,井下的安全系数理当将得到提升。笔者不禁记起《中国安全生产报》上曾经登载过的一篇文章《井下遇见领导,干活心里踏实》。这的确是一句既朴实而又含义深刻的心里话。云南师宗私庄的领导却对《规定》的要求视而不见,把常态变成短期行为,试想,领导可以伪装下井,矿工却要伪装安全,带班领导下井的政策本意虽好,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仿佛在刀尖上跳舞,怎能不导致灾难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