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黄勇
班组“创新工作室”,这个在几年前还让南昌电务段赣州信号工区的伙计们觉得非常陌生名字,如今却已经成为班组的“智囊团”,但凡遇有棘手的技术课题,只要在经创新工作室里研究、推敲一番,总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长雷明是个爱琢磨的人,在以前,工作中遇到一个小小的问题,他总是要把自己关在工具房里捣腾半天,苦思幂想,小打小闹搞革新,竟然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譬如:为了快速地检测ZD6电机碳刷与换向面接触效果,他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将1.6毫米的铁丝用榔头砸扁,插入碳刷与换向面之间进行碳刷松弛检查的方法,大大提高工时利用率和检修效率。
但是随着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单兵作业总是能力十分有限,而且不断推陈出新的新知识也让让自己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感觉。
于是,结合每年段里组织的QC攻关小组,他将小组成员吉毅、邱军峰、熊国胜等工区里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子凑到一起。雷明的张罗下,在班组间休时间便成了他们几位的创新工作时间。
涂油后的ZD6道岔杆件丝扣不仅容易沾上灰尘形成油泥,而且还经常被列车上散落的便物侵蚀,既影响设备维护又危及正常使用安全。起初,创新组成员吉毅提出用保鲜膜的办法给设备“保鲜”,经过“临床”试验,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因为保鲜膜材质柔软,加上风吹雨淋,不免老化脱落,形成不了长效“保鲜”的效果。于是,创新工作室成员顺着既有给设备“保鲜”的思路反复研究、在选取“保鲜”材料上下功夫,经过大家集思广益、集体论证,一个由塑料瓶给设备“保鲜”的创新之举在工作室达成了共识。很快,这个方法在工区管内全面推广。在确保设备质量提升的同时,创新工作室的做法还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同时,该做法也多次被行业内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从单打独斗打集体学习、共同研究,班组创新班组创新工作室成员尝试到了共同学习、“收集小思路再聚集形成金点子”的甜头。于是,班组创新工作室逐步制定了学习有谋划,创新有计划,推广有规划的“三划”制度,并对工作室成员要求每周有学习重点,月有学习小结的学习标准,让大家在工作室里业务和创新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今年7月,南昌电务段赣州信号工区管内新换装了30组ZYJ7型电液提速道岔,让赣州信号工区的工友们就没消停过。雷明提出,每天为30组道岔的120个锁钩涂,可以保持道岔锁钩油润,减少由于运行受阻带来的设备隐患。于是每天涂油成为了工区人员每日必做的功课。
但是运行一段时间下来,大家发现,锁钩上油泥太多导致锁钩与锁闭框间隙变小,容易造道岔解锁和锁闭时过紧,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为了尽快积累设备维护经验,减少因设备问题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在雷明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从提速道岔的运行状态,转换次数、使用频率、安装环节入手,为锁钩提供一个油润、清洁的运行环境,展开技术创新,在长达数月的摸索中,他们很快掌握了提速道岔设备的运用特点,经过创新工作室成员一番调查研究并认真讨论后,一个出奇制胜的金点子诞生了:他们尝试用铁丝将绝缘胶垫固定在道岔锁闭框上,为锁钩遮风挡雨。没想到,这一招果然见效,如此一来,晴天阳光不能直射到锁钩,雨天雨水淋不到,更不惧怕尘土的侵扰了,锁钩很快就告别了缺油或者油泥卡阻。
没想到,这种给锁钩加装环境保护装置的办法得到段相关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顺着班组创新工作室的思路,段里在这种土办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规范,于是,一种做工更为专业、设计更为标准,使用效果更好的新型锁钩保护装置迅速得到推广。
“现在我们涂一次油至少可以保证一个星期,设备缺油或油泥卡阻的问题再也没发生过了,保障设备安全的同时,年节约材料费上万元!”“可不是,小创新带来大效应啊,设备安全有保障了,咱工作也更安心了,设备零故障、零信息、安全效益奖励都能尽收囊中了,哈哈哈。。。”雷明和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乐滋滋地算起了经济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