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13|回复: 2

告   别

发表于 2011-11-16 13:57: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日观赏革命传统教育舞台剧《告别》让我为之一颤,激动之余顿感无颜那些久远的名字已被记忆中断;抚今追昔,卑首自责,先烈们踏着血的足迹开创了我们的今天,而他们的后辈却已模糊了“不能忘记”的历史,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每个人都会面对无数个告别,面对亲情的告别,友情的告别,无奈的告别,而当告别变为一种生死离别时,你是坦然无畏,还是恐惧万分?是选择“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也许在这时“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就是取舍的唯一标准。

    “朝闻道,夕死足矣!”《告别》给我们以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告”诉我们“别”忘记历史,而非真正告别那个悲壮年代的人和事,《告别》是为了让未来更好的铭记。一个民族总还是需要些血性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缺少血性就是缺少了灵魂,一个人没有灵魂就如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没了灵魂就如昏死一般,任人宰割,无主权和尊严可言。


     回想小学历史课本中对先烈的平白描述历历在目,语文课文里的慷慨激昂萦绕脑海,思想中始终认为他们离我们很近,并对他们的故事烂熟于胸,时而自诩沿着先烈的足迹在前行,甚至触手可及,但在观后《告别》时,飘飘然的“理想”被“主义”击的粉碎,表象的理解和认同已完全被历史情操和真理追求所覆盖,先烈们的献身信念映照出当代人灵魂的卑微,和平年代难得有舍生取义的机会,但厚重博爱的真性情、真灵魂仍不可或缺。


     倘若在坚船利炮横行的屈辱时代,没有为追求真理甘洒热血的献身精神,没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蔡和森等挺起来的民族脊梁,就不会有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列主义”,不会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不会有上海贝勒路树
德里3号的聚首,也不会有中华民族昂首雄踞东方的今天。

     处于那个时代的他们就如宇宙银河一样,星光闪耀,发挥着有限的光和热,壮怀激烈,在《清贫》的岁月里指引和带领《可爱的祖国》由“屈辱”走向“站起来”,“为了新中国,前进!”这是他们的历史职责,这是他们对“带血誓言”的最好诠释,这也是我们最该记住的岁月,记住那些求真、求实的英雄画卷和必胜信念。


     时至今日,在安定团结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已被赋予新的内涵。科学发展、和平崛起,是我们献身事业的氛围;传承、坚韧、担当、忠诚,是我们新世纪坚持和追求的“真理和主义”


     面对国际债务危机的日趋恶化资源紧缺、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我们公司的追求同样具有传承、坚韧、担当、忠诚的特质。目前全公司人传承先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永争第一,推动公司向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前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一份力量,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革命先烈


     归根结蒂,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民族“铭记历史、锐意进取是永恒的共同追求那样才能收获胜利的喜悦。


    告别本是件伴随无限伤感的事情,但是今日的《告别》让我充满感激。先烈们那种崇尚民主、追求幸福的矢志不渝重新被我认知,如山泉般清澈明净,顺势而下不可阻挡!


     我们在《告别》中感怀历史,在告别中期待未来,期待未来壮美的复兴之路,展现真理和自由的无尚荣光;不放弃不抛弃,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让他们的理想蓝图如长江黄河般奔腾不息,如泰山旭日般蓬勃高升,必将呈现出更精彩、更和美、更壮阔、更传奇的华夏神州......


     牢记《告别》,创造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6 15:12:3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6 15:51:51 | 查看全部
展老师真棒,写的文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