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9|回复: 3

深度策评:电话响一声究竟为什么?

发表于 2008-4-22 10:20: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期,“电话响一声就挂”的现象愈演愈烈,有媒体曝光了“响一声电话”骗钱的内幕,此报道引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注。通过调查,仅在10多天后该部就作出了澄清,称高额吸费电话基本不存在可能性。然而,权威部门的这一结论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电话“响一声”再回拨过去究竟会不会产生高额吸费?这个问题俨然又成为一个“周老虎”。只是但愿这次真相的到来,公众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吧。[详细] [评论]
相关:[揭秘“响一声电话”吸费内幕][查处“响一声电话”不能到此为止][网友举报“响一声电话”号码]  
电话“响一声”,骗钱没商量?
  如今,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接到过这种电话:手机忽然响起却又立即挂断。如果你回了电话,或是接入录音电话,或被挂断,或是忙音,瞬间电话费用就被疯狂吸走。这些响一声就挂的电话真是比垃圾短信还可恶。垃圾短信无非是“信骚扰”,强迫你看看广告、看看诈骗信息;而响一声电话却要骗你主动打回去,收听它的广告录音、诈骗信息不算,你还得替它付电话费——轻者市话费,重者还得搭上长途费。 一时间,“电话吸费”恐慌四起,是否“巨额诈骗”各方说法不一…[详细] [评论]
调查:有多少人遭遇过“响一声电话”
  2008年4月17日,腾讯网针对“响一声电话”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99.52%网友遭遇过“响一声电话”。
  2.近50%网友在深夜遭遇电话响一声的骚扰。
  3.85%网友每天接到1-3个骚扰电话。
  4.多数网友不清楚是否被“高额吸费”。
  [腾讯网独家调查:3万网友的悲惨遭遇]
65个号码换来的结论:仅仅是欺诈性宣传吗
  媒体对“响一声电话”骗局的报道引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注,通过调查,仅在10多天后该部就作出了澄清。工信部清算司对最近收集的多渠道反映的65个所谓“吸费号码”进行回拨测试,结果发现其中55个回拨号码并未产生费用,4个号码仅产生正常通话费用,6个号码为正常用户号码。该司负责人说,通过大量详尽调查,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这是不法分子为推销所谓群呼设备利用互联网所做的欺诈性宣传。这位负责人还提醒用户不必为此推销群呼设备的欺诈性宣传惊慌。然而,现在看来,事实目前仍无定论,“响一声电话”俨然又成为一个“周老虎”…[详细] [评论]

   专 业 解 读   

  用户接到一个移动号码的呼叫后,回拨这个号码时,运营商并未对用户收信息费或者国际长途,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分成和代收。这种回拨电话是垃圾短信的变种,是利用通信工具进行营销的手段,打骚扰电话的通过广告商获得收益,与街上的小广告属于同一性质,牟利的对象不是客户,而是发广告的商家。

  接到一个信息台或者国际来话呼叫,回拨这个号码时,运营商向用户收取了信息费或者国际长话费;根据互连互通协议,运营商要向信息台或国际运营商支付结算费用。由于不法之徒是要从用户那里骗取话费,因此这时回拨的号码是真实的国际或者信息台号码。
网友支招:如何防上当   
搜索引擎大法:我遇到这种电话都不回的,先上网查查是哪个城市的,再理一下自己的社会关系,基本就能知道是谁打的或者就是不认识的人。
短信询问大法:一般的陌生电话都别回。如果实在是害怕耽误事情的,可以短信问一下。如果没有反应,多半是有问题的电话。
防火墙大法:有的号码明知是恶意来电,却还依然不断拨打,此时可以选用有“来电防火墙”功能的手机,通过该功能屏蔽该号码。
铃声排除法:通过不同的铃声来判断是朋友、家人还是同事。你也可以将一些拨打过你号码,但又被认定为恶意来电的号码,将其归为一类,方便辨认。  
  北京警方证实:高额吸费电话诈骗确实存在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65个吸费号码的回拨测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科学,‘高额吸费'诈骗确实存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骗专家金警官,近年来一直从事网络诈骗、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侦破工作。他说,今年1月份和2月份,北京市处在“吸费”诈骗的高峰期,刑侦总队接到过多起市民报案。一名警察在调查此类案件过程中,就被“吸”走200元。据他多年的反诈骗侦查工作经验,诈骗的嫌疑人团伙和窝点都集中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详细] [评论]
记者调查:“回拨每分钟50元”仍在招加盟商
  “只要1500元,买了我们的设备,坐在家里就能赚钱。”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过的“电话吸费”现象为什么在身边找不到真实案例呢?带着疑问,记者又进行了寻找“电话吸费”的第二种尝试:和互联网上宣称正在开展“吸费加盟”的所谓代理商联络,以付费加盟为噱头,主动提出要他们利用所谓的高科技设备“吸”走记者手机中的话费…
上岸者讲述:电信运营商参与吸费电话分成
  “那个公司很赚钱,但实在是觉得良心过不去,后来才离开了。”一位自称曾做过吸费电话业务的男子说,这个业务是与某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利益按照业绩四六分成,运营商提走四成,公司拿六成。 该业务可“吸取”的费用,一次最少30元,多则几百元。一般情况下,手机用户收到未接电话后的回拨率为30%左右,一年下来该公司获利巨大,他本人也赚到了50万元…
运营商:所谓的五级利益链条是不存在的
  “所谓的五级利益链条是不存在的,之前以这个观点为基础的报道是假新闻。”根据目前各大运营商的承诺以及实际情况,国内运营商没有与境外的信息台签署结算协议,不存在为境外信息台代收费的情况,所以:无论用户是用固网还是移动拨打国际长途,最高资费标准为0.80元/6秒,何来每分钟50元?…
“响一声电话”绝不能重蹈“虎照”的覆辙
  公众不得不怀疑,由于利益集团内部集束着多方利益,即使某一方试图站出来,也难免受到其他利益方的牵制。因为中国数亿手机用户愤怒归愤怒,终究还是要依赖他们的通讯服务,广大消费者无法“用脚投票”。但是,政府部门不能为急于撇清责任,不经过认真调查就仓促表态;或为了一己之私,向公众隐瞒关键信息;或低估大众的智慧,歪曲信息甚至造假。否则,结果可能既损害了公众知情权,又陷自身于被动,使政府部门声誉扫地…[查处“响一声”电话不能到此为止
  就算“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的事实部分已基本清楚,由权威部门基于实证调查之上作出的结论也基本可以消除公众对这一现象的疑问和恐惧。然而,事件真相虽已还原,但对“响一声电话”的进一步查处和打击却绝不能到此为止。运营和主管部门绝不能因为话费没有报道中那么“高昂”而轻视这类手段的恶劣程度,乃至放松打击力度。只有主管部门拿出应有的态度和得力的举措,公众才能不再被这些无良电话声声滋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17:18:29 | 查看全部
请各位老师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2 18:41:32 | 查看全部
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07:47:33 | 查看全部
谢谢两位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