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7|回复: 6

【1062期文字稿】 “女掌门”的撒手锏

发表于 2011-11-21 14:04: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春华近影(陈勇 摄影)

陈春华近影(陈勇 摄影)

陈春华在检测设备(2)

陈春华在检测设备(2)

陈春华在检测设备(1)

陈春华在检测设备(1)
   
     
    1062期文字稿】 “女掌门”的撒手锏      
           王建  袁媛
    女人到了34岁的年龄,相夫教子会身心憔悴,然而,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通防工区仪器发放室陈春华浑身上下,却充满自信、上进的职业味,更令全矿3216名女职工叹服的,是陈春华的几个“撒手锏”。  
    2011年9月27日,山东省各煤炭企业20余名安全仪器监测工高手云集兖矿,同场竞技。省技能比赛获第一名,选手被推荐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获奖励1万元,并在管理期限内每月获得500元津贴。大家一边咂舌着“诱人”的奖励,一边猜测矿上会让谁参加?  
   “陈春华?”名单公布的当天,很多人不知道她是谁。  
   “……第一次参加规格这么高的赛事,我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激动,但真的紧张。”回想起参赛前的情景,陈春华对笔者说。理论知识她掌握的一点问题没有,实践操作可是一个拼时间的项目。怎么能拆装更快一些?有没有什么捷径?“我当时心里直打鼓!”
    虽然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和她是十多年的老朋友,每个零件她都熟悉的和自己孩子的小胳膊小腿样。可一台比正常铅笔盒还要小1/4的仪器内“鱼罐头”般塞着300多个小零件,最小的米粒大。惟有多练。
    赛前一个多月,在既是“工作室”又是“办公室”的操作间里,在自己家中的家里的书桌上,陈春华拆了装,装了拆,一遍又一遍。凌晨一点前,她几乎没睡过觉。即使躺在床上,满脑子也都是拆拆装装,哪一个零件和哪一个零件可以组合装,哪一个先装可以快一些。仅光路图,她就画了上百遍。“工作室”的操作桌、家里的书桌都被她练下去一个个深深的凹痕,而她的手关节磨出了厚茧子。
    终于等来了9月27日。在仪器拆卸环节,规定15分钟内必须将所有零件拆卸并分解完毕,陈春华使出了“撒手锏”,仅用了11分27秒,就顺利完成拆解。按照标准和先后顺序一点一点的将仪器组装上,依据光路找到干涉条纹,条纹明亮清晰。将仪器的气密性、测量精度、上下左右视场、仪器的清洁度等调节到规定的标准,做跌落试验,几近完美。
    省管煤炭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上,陈春华以冠军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听到主持人当场宣布这样的好消息,她的眼睛湿润了。
   “名次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这个工作得到了承认!”陈春华对笔者说。
    一名普通矿山女工,陈春华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班组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更多的是用心累积、用心打磨“撒手锏”的结果。
    1998年,21岁的陈春华从华北科技学院毕业,由于在校学的是监测技术与应用,她被分到了安全仪器监测工岗位上。调校仪器是个耐心活,也是个细致活,鉴定内容包括仪器外观通电检查、气密性检定、示值误差检定等,倘若一个动作不标准,读取的示值不准确,都会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而“坐功”就是考验陈春华的第一步。  
    刚开始时,陈春华怎么也坐不住。调仪器时,经常一调不好就心烦气躁。一天下来,肩膀、脖子、眼睛又酸又疼,十分难受。可这项工作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下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她懂。那段时间,她常常强迫自己别太急、沉住气,半个小时半个小时的坚持,今天多坚持一会儿,明天多坚持一会儿,日积月累,一年多时间下来,一坐一上午,一坐一天对陈春华来说,已经不是难事。
    随着矿井科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安全监测仪器也在更新换代。2010年8月,通防工区按照矿工会要求在仪器发放室成立“班组创新工作室”,“女掌门”的重任由陈春华担任。
    “用心才能做好事,用心才能有创新。”陈春华给自己暗自鼓劲。陈春华经常跟厂家售后服务人员“取经”,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新的知识,新的工艺,以及在维修调试方面一些更好的方法和程序,并从网上搜索一些有用的信息,丰实自己作为“掌门人”的知识面。
    勤学好问是陈春华的又一个“撒手锏”。 每天她都主动与其他从事该工作的人员交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技术在用心完成中日益娴熟和精湛。
   “陈春华创新工作室”每天无外乎与仪器调校打交道,和庞大的井下综采、综机设备改造动辄创效几十万、几百万没有可比性,自己的优势何在?陈春华认为,创新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对推进工作有效。今年3月,一台仪器就被井下瓦斯检查员不小心掉进了水里,里面灌得全是淤泥。仪器里面光凸透镜就6个,加上平面境、棱镜、分化境等近20个小镜片,小的宽1毫米,长4毫米,清理起来相当困难。
    建矿22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很生气的通防工区领导说:“春华你试试,实在不行就拿到厂里修!”
    自己13年来经手调校、维修过的仪器,没有一例测量数值不准的。陈春华毫不犹疑的接下了这个活。
    真干起来还是有难度!有时,一个镜片要反复擦拭十几遍,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个小灰尘或是擦痕、指印等,在放大镜下都成了严重影响读数的障碍。陈春华记得,光擦拭镜片就用了一个上午。
   “陈春华创新工作室”列入当年度矿工会“学习先进典型、苦练内功绝活、树立名优品牌”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当仁不让,她也成为今年省管煤炭企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手,代表兖矿参赛。
    在通防工区,提起陈春华和她的创新工作室,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人家不愧是一名党员,自己技术硬了,还主动帮助身边的工友,无论是在仪器拆装还是检定中遇到难题,只要她看见了,立马帮助解决。”
    陈春华说:“想练就一项技能,没有什么窍门。只要你肯吃苦、勤钻研,保持住劲头,就一定能行!”  
    笔者感言:清人龚自珍诗句“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说要打破一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人才生长出来。人才资源是企业乃至社会的第一资源,各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才是企业最为需要的和最为实用的。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不在于如何招聘员工,而是在于如何留住已有的员工。企业要做的功课就要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合理稳定配置人力,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开辟“班组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蒸蒸日上目标的实现;作为员工,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技术修养,真正成为市场经济需要、企业欢迎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技能人才才是顶顶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16:38:49 | 查看全部
学习!人才资源是企业乃至社会的第一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17:51: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20:48:30 | 查看全部
写的好,支持,写法灵活,有新闻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21:43:53 | 查看全部
高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21:50:46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22:00:39 | 查看全部
学习并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