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班组接下新任务
马恒昌小组搬家了,独自占了整个一个车间,进门要刷卡,这是其他车间所不具备的“优厚待遇”。
“明年我们这个车间将改成全封闭恒温车间,14台新设备也将陆续到位。”马恒昌小组现任副组长马兵颇有些骄傲地对记者说:“我们不仅是地方换了、设备换了,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也换了,因为小组现在又有了新任务。”
目标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副主席、马恒昌小组现任组长孙普选告诉记者,作为一家老国企,公司正按照国资委“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要求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重大装备制造知名公司”的发展目标。
打造世界一流的企业从打造世界一流班组做起,打造世界一流班组从马恒昌小组做起。
作为公司乃至全国工人阶级的一面重要旗帜,60多年来,马恒昌小组始终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
“马恒昌小组是车工起家,过去‘车’是我们的看家本领,现在,我们小组是车、铣、磨流水作业,直接出成品。”马兵递给记者一份《马恒昌小组重组建设方案(草案)》,草案上写着“‘新马组’承担我公司产品中小关键零件的最后精加工任务,达到专业化分工明确,工艺方式方法、手段的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在‘马组’产出合格成品件……”
车铣磨一体直接出成品件、只承担核心零部件加工,为实现马恒昌小组的跨越式发展,公司从2009年起就开始筹备为“马组”更新设备,现在车间最里面的数控卧式加工中心和数控弧齿磨床都是新设备。
挑战
新设备带来的不仅是新效率、新质量、新体会,更有新挑战。在马恒昌小组的会议室内,两大本弧齿磨床的操作说明书放在桌子上。每一本说明书大约四五百页,仅一台弧齿磨床,像这样的说明书一共有八本,八本、四千多页的说明书有一个共同特点:全是英文。
米学峰师傅是弧齿磨床的操作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盯着磨床内高速旋转的磨刀。
在米师傅的工具箱内,有一个沾了油污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写满了诸如“701400 work(工作) area(区域) door(门) cannot(不能)…… ”之类的字样。米师傅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这些都是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我英语底子不好,都是照着英语字典一个一个查的。”
在马恒昌小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本子,里面记的除了英文单词,还有每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马组”人自觉学习的习惯源自于多年来的学习制度。2005年,当第一台数控机床被抬进马恒昌小组的时候,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书,马兵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6年开始,公司工程院、设计院的专家每周都来到马恒昌小组为大家讲解数控机床的操作和使用,马兵更是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2007年,当人手一台数控机床配备到位时,大家都可以熟练开始生产了。
现在,为了迎接更新一批设备的到来,每周六下午五点到六点的业务学习又有了新内容。
希望
李梁现在是马恒昌小组最年轻的成员,今年只有23岁。2004年刚进厂没多久,他就被选入马恒昌小组师从马兵学习车工。从小就听说过马恒昌小组,如今能在这个著名小组内工作更让他感到无上光荣。为了不辜负这份光荣,李梁从进组开始就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即使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也仍在机床旁忙碌着,琢磨着。
然而,最让李梁感到光荣的是,今年夏天,师傅马兵,更确切地说是整个马恒昌小组交给他的一项重要任务。
德国汉克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压力机设计企业,今年7月,这家著名企业给公司出了一道难题,加工一根长2.5米的拉紧螺杆,这个难题交到了马恒昌小组的手上。
“‘马组’机床能加工最长的部件是80厘米,2.5米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现有设备的加工极限。”马兵说,既然定下了打造世界一流班组的目标,就必须能破解一流企业提出的难题。
“增加过定位支架、快速切削、连续冷却、设计辅助定位基准”,全组的智慧共同确定了加工方案,但最终实施加工的任务落在了最年轻的李梁身上。
“紧张,非常紧张。”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梁仍能感到那种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他身上的压力。
如人所愿,结果是成功的,德国专家看到加工出来的成品之后,不断地点头称好。
如果加工失败了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李梁说,他没敢想过。马兵说:“如果失败了,就还让李梁来做,直到他做成了为止。我们要给年轻人机会,要给他们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他们是我们的希望。”
被寄予厚望的李梁对未来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我想当未来的马恒昌小组组长。”
走出马恒昌小组的新家,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的照片迎面而来,正中间最大的那幅是毛泽东主席与马恒昌握手的照片,两侧挂满了从1949年以来获得的16面锦旗。
马兵说,这些都是从原来的车间搬过来的,一同搬过来挂在墙上的还有老组长马恒昌的那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