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8|回复: 1

【企业视线】从想像到完成一气呵成

发表于 2011-11-23 17:41: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已近50岁的李健说:“过去搞发明,我们能想得出来,但整不出来;现在好了,我们一起搞,想得出来就整得出来了。”


从想像到完成一气呵成


【企业视线】
     金银贵


    117,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见到了胡道明,一间材料室改装的创新工作室里,整齐地堆码着各种零配件。头发有点斑白的他娴熟地在零配件间自由地穿梭着。
    近段时间,困扰松藻煤矿机电二队多年的QBZ-80N矸翻笼频繁启动引起短路、造成整个接触器报废的毛病,竟然被54岁的老电工胡道明和他的团队给攻破了。当笔者谈到非常羡慕他们这个工作场所时,老人得意地告诉笔者,正是有了连队专门为他们配的这个创新工作室,他们才有了条件完成这个创新项目。笔者采访中得知,一个真空管300多元,按一次换6个,一月换12次。300x6x2x12=43200元,还没有计算对其他方面影响带来的损失。由此推论,他们刚改造的QBZ-80N开关用于井下可产生多少价值了。
   “上次《工人日报》报道的《余梦伦和他的“太阳系团队”》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原来搞发明,就我一个人忙里忙外的,闷着脑壳想,非常累,有些技术东西又不懂。现在好了,大家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一个技术改造或小发明,从最初的想像到成品的完成时间很短,中间几乎是一路畅通、一气呵成,最后,大家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胡道明高兴地指了指不远处的李健。
    50岁的李健,从事井下工作已30多年,他说:“过去搞发明,我们能想得出来,但整不出来;现在好了,我们一起搞,想得出来就整得出来了。”
    另一名员工梅正斌得意地告诉笔者,QBZ-80N开关改造,他也出了力的。他说,从行车不行人水平报警器、六号绞车电阻箱改造到最近投入使用的水位全自动报警器等,班组大大小小的小发明都有十几样了。企业管理科科长郭章智说,工人们搞发明创新,企业不管在人、财、物上都是支持的。
    随后,笔者来到了该矿掘进四队,这个今年QC活动搞得最火的一个基层连队,不仅给QC活动小组提供试验场所,而且在人力,财力上开绿灯,团队相互间的学习氛围也很浓。当笔者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对照图纸设计π型支架升降器。今年,他们发明的YT29型风锤底座到防突钻机助推器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仅在QC发明上所带来的直接收益就达到12万,而隐形的创效则高达数十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0:10:5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