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9|回复: 1

【往昔今日】殷春银创新工作室的“薪火”接力

发表于 2011-11-23 17:42: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煤炭系统首个班组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殷春银退休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如何了?


殷春银创新工作室的“薪火”接力


【往昔今日】
     周玉成 徐海涛


    全国煤炭系统第一个班组创新工作室——徐矿集团于200489创建的以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称号获得者殷春银名字命名创建的“劳模殷春银创新工作室”,曾一度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学习的典型,该工作室曾成功研制了“液压元件测试台”、新型斜巷“常闭联锁挡车装置”、“斜巷自动化安全装置”、“副井KJB-24操车电控装置”等58项科研成果,其中4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获省、市、集团公司科研成果奖,为企业创造效益860多万元。其领军人殷春银也被工人们誉为矿山“爱迪生”、矿山发明家。如今,殷春银退休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如何了?
    殷春银到“站”退休后,今年初,运输一区接过“薪火”,针对工作室部分机械设备老旧等情况,积极向矿有关部门反映,协调解决。矿有关领导也多次召开现场会,在政策、指导、资金、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设立了关键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投资2万余元,重新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绘图仪等设计绘图设施,更新了车床、电焊机、钻床、刨床等加工实验设备,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该区还拓宽了创新工作室下辖的设计工作室、创新成果室和实验加工车间三个实验室,全方位进行了亮化、美化,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10多平方米,形成了集设计、试制、实验于一体的大规模、高标准“科研所”。
    同时,该区及时选拔优秀人才予以补充,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文化水平、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制订实施月度、季度和年度学习培训计划,为小组成员量身打造“快速成长路线”,确保成员综合素质快速提升。该区建立技术创新型人才导师授课制度,定期邀请专业工种带头人、首席工程师、首席技术工人等专家型人才传授技术和经验,累计开展集中授课20余次,举办各类技术比武10余次,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技术科研组成员朱岩锋通过自学,被中国矿大采矿专业研究生班录取。试验攻关组刘永志通过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熟练地掌握了车工、钳工、铆工、电焊工等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工作室13名成员中,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3人、技术员职称1人、高级工职称4人、中级工职称2人,5人拿到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增多。
    今年以来,工作室成员面对庞庄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张小楼井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矿井安全管控难度大等困难,自我加压,顽强拼搏,经常深入生产工作现场调研,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确立了“特殊车辆封车技术研究与应用”、“-620轨道上滑板安全设施集中控制装置”、“自动注油机”、“电液加油机”等技术攻关项目。在“-620轨道上滑板安全设施集中控制装置”项目研发过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认真总结失败经验,反复进行现场调试,终于利用棘轮的正向旋转、反向闭锁原理,成功研制出小直径滚筒棘轮装置,具有越锁越紧、任意安装、可回收利用等优点,解决了“四超”车辆不易捆扎的难题,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现已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普遍推广。
    最新研制的“自动注油机”,集补给、加压和打油等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了定期大批量矿车轮轴加注黄油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0:12:3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