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原油田以创新工作室打造班组名片
河南中原油田 初卫平
“大师来了,好戏上演了。”员工杨树胜悄悄说。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健步走上台,将自己研制的“可调式油嘴套”搬到工作台上,这让人眼前一亮的发明,赢得了评委和广大员工的热烈掌声,在此之前,一连十几个员工,匆匆登上场,然后又匆匆走下台,不是时间的原因,而是创新含金量没有打动评委。这是11月27日早晨,在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举办创新竞赛的场景。
夺得创新竞赛冠军的人是“小诸葛”邵传江,今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已经成功研制出五项成果,均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累计创造价值200余万元。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管理难度。极大减少了工作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其中“井口螺栓防盗器”、“电泵电缆长度理论计算”两项成果均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诸多荣誉面前,邵传江作为“班组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一直沿着崎岖的创新之路不断攀登,靠自己永不服输的激情和干劲,最终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可是,有谁能够想到,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在只有不满100平方米的班组工作室里,多少次挑灯夜战、查阅资料、现场核实,又有多少次反复推敲、苦思冥想,核对数据。创新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己艰苦磨练的结果,这是邵传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一线员工工作繁重的不利因素下,班组创新工作室一直承担着为上产“保驾护航”的艰巨任务。当生产一线面临创新服务时,他带领员工义无反顾地出现在最前线,用智慧和汗水为生产一线排忧解难,用微笑解除一线员工在创新中的后顾之忧。让创新成果在一线得到推广和使用,使一线员工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班组创新活动室最大的收获。
邵传江认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两把“刷子”,还要有两手“绝招”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既然选择了创新,就要干出个名堂,干出个样子来,对创新要有一股拼劲和闯劲。为实现自己的诺言,邵传江先后出台配套制度,来管理班组创新工作室,对员工获奖的论文、专利、QC成果,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由创新工作室提出申请,以发明人姓名冠名,在单位加以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它还积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发挥班组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吸纳技能专家、劳动模范等为团队成员,定期对课题项目分析沟通,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凝聚了创新工作室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邵传江创造性地把班组创新活动室研制的成果成功搬到了生产一线,用团队研制的成果为一线服务,受到了广大员工的交口称赞,其中,摘除抽油机刹车新方法、可调式油嘴套、安全洗井加药装置等12项成果,均在生产一线得到了推广应用,累计为企业增效600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班组创新工作室以科技促效益,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一项项成果的推广应用,给一线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企业班组打造出了靓丽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