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0|回复: 1

不放弃、不抛弃,李高峰巧“借”外力完成班组创新课题

发表于 2011-11-28 08:4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放弃、不抛弃,李高峰巧“借”外力完成班组创新课题
(娄本亮)
“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到我们巷道里乱窜,我们马上要放炮了,赶紧出去吧。”11月25日,当安徽省淮北矿业芦岭煤矿基建二区一班班长李高峰走进住矿工程建设公司巷道时,立即被一名工作人员拦住去路。
李高峰是一名“小诸葛”班长。善于学习创新的他所带的班组不但经常夺得矿掘进头综合排名第一名,且连续多年被授予集团公司“五好班组”荣誉,早已是名声远播。
本月,李高峰带领一班施工Ⅱ886轨道巷,遇到现硬砂岩,进度上不去。为此,他针对生产实际开展了研究活动。
他先在打眼密度、角度、深度上进行做实验,寻找最佳方式,接着在装药量、起爆方式和封泥深度上进行探索,寻找最佳效果,可都以失败而告终。困惑中,他向技术员寻求帮助,技术员让他改变掏槽方式,看看斜眼掏槽、直眼掏槽、菱形掏槽、四角掏槽、旋转掏槽哪种方式效果更好。在技术员的帮助下,他把各种掏槽方式都实验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直眼掏槽放炮进度最多。但是,直眼掏槽放炮抛渣很远,每炮都崩坏扒矸机、开关、风水管子等关键设备,存在很大隐患。实验一时陷入了僵局。
一个偶然机会,李高峰听放炮员老李介绍,住矿工程建设公司在使用直眼掏槽技术,每月能进窑一百多米窑,还不崩坏设备。他借个工具包挎上,决定扮作管子工去“偷”师。
“师傅,我是一名管子工,是来找管子的,我昨天下井一车管子,到现在还没送到,运输区说可能送错位置了,让我到你们这里来找找看。虽然没找到管子,但我开了眼了,你们的工程质量可真好啊!墙直拱圆,哪像我们一个月只能进40多米窑,还干得还跟猫抓似的。”
李高峰主动跟那名工作人员套近乎,拉近了和那名工作人员的距离。那人介绍自己是当班班长,正带着人打眼放炮,他说他们一直使用直眼掏槽先进技术放炮,所以进尺快、质量好!
“你们了不起!我只听说过这个名词,从没见识过,你们早就在用了,真了不起!”李高峰接着恭维。
那名班长被李高峰的马屁拍得心花怒放,他把李高峰拉到迎头,指着断面正中5个眼介绍,直眼掏槽就是用2.2米的钎子在巷道中心点打一个眼,然后上下200毫米各打一个眼,左右150毫米各打一个眼,槽眼装药时只装外面4个,中间一个不装药,打多深能放多深。
“原来是这样啊!开了眼界了,怪不得你们一个月能进一百多米窑!可是会不会崩坏风水管子啊?我是管子工,崩坏了我可得天天修啊!”李高峰故作关切地询问。
“那也不会,只要把直眼掏槽和斜眼掏槽混合使用,控制好抛渣方向,就不会把扒矸机、风水管子、防尘喷雾、风筒子等设备崩坏,这是我们经过多年实验才得出的结论,是从不外传的!”那名班长得意地介绍。
得到这条宝贵的经验,李高峰按耐不住内心狂喜,告别那名班长后,他立即到掘进头做实验,结果大获成功,把困扰班组多时的施工难题一举解决。
笔者感言:创新没有失败。即使创新不成功,参与者也得到了历练。有些创新活动可能会遇到暂时的困难,看似难以进行下去,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积极探索,最终都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即使限于自身能力限制,有些课题确实难于完成,还可以通过寻求外力帮助来帮助解决。毕竟创新不都是重大的科技创造,小改小革,甚至拿来别人经验应用都算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8 08:54:29 | 查看全部
本期还是创新工作室,感觉文章中没有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