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6|回复: 0

娜姑供电所:把老百姓当亲人

发表于 2011-11-28 16:12: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娜姑供电所:把老百姓当亲人
在“钱王之乡”云南省会泽县的西部,有一个镇叫做娜姑镇,距县城22.8公里,该镇仅山区就有239.9平方公里,占全镇面积的90.5%。这对只有33名员工的娜姑供电所来说,面对8万多老百姓用电难题,既考验体力和意志,又考验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然而,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把百姓当成亲人,天大的困难,娜姑供电所仍能迎刃而解。
走路去也要把群众的灯点亮
娜姑镇境内最高的那红山海拔3100多米,最低海拔小河口695米。在当地,很多地方至今还没通公路,有些能到的村子,道路也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供电所平均每月接到抢修40多起,报修80多起,雨季时曾有月报修152起的纪录,一组人出去通常是一天只能解决1-3户的报修,有时候只能解决一户还得早出晚归。三辆抢修车除了维修保养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用,每月要跑2000多公里,三四个月就要换一次轮胎。
供电所所长朱强说:“娜姑镇,是会泽条件最艰苦的,目前还有野猫洞、鸡窝箐、板壁岩、汤圆铺等20个村寨,从车能到的地方,还要步行四五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但由于这些地方电力基础设施薄弱、气候比较恶劣,经常出现倒杆断线”。
今年3月的一天,娜姑镇的小江边骄阳似火,温度高达40多度。位于詹家水台区的花生棚村有2家农户停电,打电话到供电所报修,朱所长便安排王发成、曹荣金等3人去抢修。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才到达小江边,隔江望去,花生棚就在江对面的山腰处。要过江,只能坐当地村民自制的土“飞斗”。过江之后,又顺着弯曲的山路向上爬。40多度的高温,没走多远,他们的工作服都湿透了。脸上的汗不时的往下滴。他们并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不时的看看山腰的村庄,低头继续向上爬。到了村子,他们没来得及休息片刻,就为村民检查线路,发现是下户线烧毁,没用十分钟就为他们更换了新线,而花在路上的时间,来回却用了4个多小时。
也是在3月份,供电所的冯忠友时隔一天,就两次到发基卡村委会的熊家凹子分别为两户村民恢复用电。头一天,村民罗云开打电话说自己家里没电,冯忠友和赵取华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到熊家凹子路很远,去一次要一个白天的时间。两个人骑着摩托车行驶了30多公里,就没有路了,只能步行进村庄。那个季度,当地气温都非常高,一般都有30多度,有时甚至超过40度。前面离村子还有20多公里需要步行。冯忠友还背着脚扣、安全带、绝缘杆等工具。冯忠友说:“这包工具将近20多公斤,我们要走三个小时的路才能到熊家凹子。”要走的全是山路,路的一边就是悬崖,另一边就是山坡,不时会有石头滚下来。他们要一边走一时不停的看山上有没有滚石,遇到特别窄的路还得手脚并用。到了村民家,只是进户线的闸刀烧坏了。就隔了一天,村民赵光友家又因为用户线被风吹断了,冯忠友又跑了一天。冯忠友说:“很多村民不懂电,有时候只是闸刀,开关坏了,只要稍微懂一点常识的人都可以自己处理的,但他们把电话打到了供电所,就是我们供电所的责任,我们必须尽快为他们恢复用电,不管是什么原因。”
1月20日下午1点多,头天晚上的一场大雪使娜姑镇银装素裹,变成了银色的世界。也正因为下雪,云峰村委会三家村的台变400伏线路(裸线)被树枝压断导致接地,使10千伏云峰线全部停电,而这条线供着1541家客户用电,停电就是命令。在所长安排下,王发成、张文玉和邹金岑3人骑上摩托车就向三家村赶去。这时雪还没有化完,又下起了小雨。路面还有积雪,他们只能顺着有点脚印、雪化掉的地方走,路难走,天气又冷,骑着摩托车迎着瑟瑟的寒风向前走,就是戴着手套的双手也会被冻得麻木的,实在把不了方向,就只能停下来活动一下身体,跺跺双脚,摩擦摩擦双手,又继续赶路。有段路面泥土很粘,摩托车走不了多远,车轮上就裹满了泥巴,车也动不了,只能停下车把泥巴清除后又走。特别难走的路段,走不到10米就要下来清除一次泥巴。那里海拔1800多米,摩托车行驶的路都在山腰上,旁边是很陡的悬崖,路又滑又窄,胆子小的女营业员邹金岑紧紧的揪着王师傅的衣服,嘴里不停的说“慢点!慢点!”眼睛却是闭着,不敢看路。王发成说:“平常天气好的时候这段路最多半个小时,那天我们骑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赶到三家村后赶紧进行了故障处理,只能先把三家村的台变先停下来,让其他人家先用上电。第二天天气放晴了。朱强马上派龙发金等12人赶过去。大家带着油锯等砍树工具,兵分三路开始清理10千伏云峰线的通道。5个小时才把通道清理完毕,又把三家村变压器烧坏的保险进行了更换,恢复了供电。供电所又组织人员到30多户村民家一家一家进行复查,确认全部通电,这才离开。
在炭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个娃娃不用教,送到炭山走一遭。”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觉到,炭山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炭山村委会是娜姑供电所管辖最远的一个村委会,那里海拔落差较大,地势险峻。夏祯亮说:“这个村委会2009年以前不通路,每次到这个村委会抄表、抢修都要走上五、六个小时的山路,返回以后动都不想动。”
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不通公路的村子也很多很多,娜姑供电所的员工说:“汽车到不了、摩托车到不了的故障点,那怕再    远,走路去,我们也要把老百姓的灯点亮!”
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人群
63岁的陈发云,家住则补村委会包子铺村,是一位孤寡老人,并且还是一位盲人,他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但也是成天在外面跑车,说起供电所的服务,他可是100个满意。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娜姑供电所的职工把目光对到了陈发云老人身上。看到他家里的电线破旧不堪,仅有的电饭煲也用了好几年了,别人送给他的一个录音机也因为没有插座用不了。
在朱所长的安排下,供电所为陈发云重新更换了线路及刀闸,在简陋的灶台上面,采用2把刀闸分别控制电炉和电饭煲,为了好区分,他们又在两把刀闸的一瓷质手柄上拴上长度不一样的细绳,电炉刀闸绳子短一些,末端拴一小块塑料,电饭煲刀闸绳子长一些,末端将绳子挽成几个圈圈,要合上闸刀的时候,只要陈发云平平的伸出手先摸到绳子,再摸末端是什么,就知道是哪个刀闸了,然后顺着细绳往上移,就可摸到瓷质手柄,向上一合闸电就通了。要断电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操作。
同时,供电所还在里屋的门口重新接了刀闸和插座,把录音机的电源接通,让老人也可以放点音乐或是听听收音机。
2009年8月24日,正在整理账务的会计兼营业员张丽,听到了同事许静梅叫她,并交给她一个塑料袋,里面有5个苹果,说是一个残疾人委托一个老大妈带来的,老大妈强调说一定要交给最年轻的收电费的那个小姑娘(张丽),当时许静梅说什么都不肯收,那位老大妈说,要是你不收的话,那个残疾人还会自己跑来送的,谢静梅只好先收下。
这个残疾人是谁呢?张丽仔细地回忆着,8月中旬的一天,当她正一个接一个的为客户办理交费业务时,由于没有零钱,她就站起来准备向旁边的同事找点零钱,眼神不经意的从门口扫了一眼,她看到一个30多岁的残疾人,没有下肢,用双手握着两块厚木板支撑着地板,手里好像还拿着电费卡。可能是因为人太多的缘故,他挤不进来,只能在门口等着,这时张丽走过去问他是否交电费,得到肯定后,张丽接过了电费卡和钱,在电脑上办理完后又走到门口交给那位残疾人,并提醒他下楼梯时注意安全。
由于当时交费的人很多,张丽又忙着收电费,一时也没记住那位残疾人交费的户主叫什么。接苹果时许静梅都没顾上问一问那个老大妈,到底是谁带来的苹果?在营业室,被张丽们“照顾”过的残疾人很多,张丽一直不知道是谁把苹果送给自己。张丽说“这几个苹果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说明我们做服务工作的,什么时候都离不开热情和细心,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可能会温暖别人。”后来,所长朱强了解此事后,通知所有员工,以后残疾客户的电费都由供电所员工上门去收,当然也不是专门去跑一趟,而利用故障抢修或是有其他任务时,路过残疾人客户所在村子时,顺便进去收费,完了还要到家里看看线路有没有老化、灯泡还亮不亮、保险丝烧断了没有,凡到有问题的都及时免费处理。目前,娜姑供电所已建立了37户残疾人客户档案。
农网改造暖到百姓心坎上
娜姑镇白雾村,既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开辟的“西南夷道”上的重要驿站,又是明清时期的“万里京运第一站”,京铜营运、通运利国是白雾古村的重大历史渊源,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然而1998年,村子还没出名时,这里的电价却出了名,当时村里的电网破旧不堪,私拉乱接严重,让村民不能忍受的是一度电竟然高达5.37元,很多人家的电灯都成了摆设,村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用上安全电、便宜电。今年74岁的邹兆阳老人是白雾村有名的文化人,1998年,时年60岁的他曾经为村里高电价的事,约了村里的另外5位村民多次向各级政府和有关媒体反映。“当时一心就想着为老百姓出口气,说句话”,邹兆阳这样回答当时的心情。经过反映,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也到现场作了报道。
其实这还不算,家住落水村委会哪咩村八组的张华昌至今还记得,农网改造前,他们家有一个月的电费竟高达110元,算下来一度电到了18元。张华昌说:“那时村里70多户人家分成三个小组,电管员也有三个,用的都是‘鸡窝表’,损耗非常大,猫腻又还多,后来换了小组,电价也在4块多一度,那时只有天完全黑了以后才开一下灯,电视根本不敢看,一个月也就用三、四度电”,如是说。
1999年2月,原来由镇政府管理的娜姑镇电管所上划给了原滇北电业局,滇北局筹资30多万元,解决了白雾村私拉乱接的问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两改一同价”的决策后,娜姑镇的老百姓跟全国绝大多数农民一样,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实惠,而白雾村的村民又成为农网改造中第一批受益者,自2000年3月,娜姑镇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拉开序幕,12年来,经过第二期农网改造工程、西部电网完善工程、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先后累计投资3860多万元,娜姑镇的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近7万老百姓全部实现了户户通电。
11月15日,当记者再一次问起邹兆阳老人是否知道现在的电价时,他随口就说“4毛8分3,现在农民用电跟城里人一样了”,而问起供电所的服务时,老人只说了六个字“满意,相当满意!”
张华昌家目前也是电饭煲、电磁炉、电视机、DVD机、洗衣机、电暖炉、切草机、粉碎机等一应俱全,一个月用电量在100度左右,电费40多元钱,当问及他的感受时,同样只说了一句话“满意,相当满意!”
目前,白雾村委会共有13个村民小组,1762户,6573人,共有8台变压器供电,第1、2两个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对于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曲靖供电局已经专门作了电力规划。
白雾村委会主任李长才:“对于我们村委会的用电来讲,多的我不敢说,起码95%的老百姓对电价是满意的,对供电所的服务是满意的”。近几年分管过电力的镇政府领导对供电所的工作都非常认可,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供电所这帮人办事,老百姓是满意的,我们是放心的”。
作者:周长久 苏建华  王继聪
通联:云南曲靖供电局新闻中心  邮编:655000  电话:13987493302

坐飞斗过江(赵万波)

坐飞斗过江(赵万波)

供电所员工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周长

供电所员工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周长

抢修之路多艰险(周长久).

抢修之路多艰险(周长久).

08电力110的摩托抢修队(周长久摄)

08电力110的摩托抢修队(周长久摄)

告诉陈发云电饭煲和电磁炉的开关拉线有区别(张丽)

告诉陈发云电饭煲和电磁炉的开关拉线有区别(张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