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创新工作室:企业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重庆能源集团逢春煤矿 黄强
如果说世界500强之一的“海尔”集团是国内创新的品牌,那么,班组创新工作室就是企业的一张耀耀生辉的文化“名片。”因为,班组创新工作室是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攻关为牵引,以技能合作为载体,在发掘个人潜能和融合集体智慧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与技术转型升级相适应,激情迸发、特色鲜明的企业创新人才及后备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后继发展赢得了生机和活力。而这个名片就是“探索”:学习与思考结合,“开拓”:理论与实践并用,“创新”:教材与优势互补。
创新工作室营造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文化。创新工作室不单纯是在搞创新,是他们在个人与团队激情的相撞的火花中诞生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文化,从而使班组职工在创新路上从“制造”迈向“自造”的跨越。班组职工从最初的“山寨”模访,到自主创造成果,都是从行业知识的引进,到技能消化和吸收的整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他们都会在瞄准工作流程、减人增效、设备操作等有利于安全生产、增加效率、方便操作、减轻体力劳动上抓住重点环节,在技术弱点上、可操作性上寻求突破。
创新工作室营造了知识与实践相并用的文化。现在,班组职工在追求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文化的引领下,现在,班组职工不仅仅围绕学习上下功夫,他们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他们会科学的、高质量的利用好工作上的设施、设备,同时依照科学的方法有步骤的一招一式的进行反复练习,并勇于探索这些科技设备、技术的多种使用方式,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不怕犯错、不怕重复、不怕失败,不但有屡战屡败的勇气,积极进取的意识,敢于天下先的心态,更有“种瓜得豆”的决心,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实践就没有结果,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创新工作室营造了教材与优势相互补的文化。“不完全照搬教材创新、不完全按老套路搞创新。”在创新这条道路上,现在的班组员工已从书本上,老方法、老套路上“走”了下来,在搞创新时,他们会结合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研究和攻关,对创新作不懈的追求,除了能按照《安全规程》用安全的方法来实现创新外,同时还懂得盯准企业的有限条件,团队的整体优势和自身技术优势上下功夫,在强化细节上追求完美,以保证创新成果的最大效益化。
我们相信,在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员工的运用推动下,“班组创新工作室”就会成为企业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在“十二五”的征程中,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