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33|回复: 16

夏老师新闻写作讲座

发表于 2008-4-25 10:44: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夏老师新闻写作讲座
   
    大多数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好恶:第一:喜新厌旧;第二:喜短厌长。这里请大家记牢。然而,光记住这两点还远远不够。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第三点:喜活厌死!!活,就是生动,文章结构、语言节奏、措辞造句等都具个性化、特色化。如果说喜新厌旧是针对稿件内容而言的,喜短厌长是针对稿件篇幅而言的,那么,喜活厌死就是针对稿件表现形式而言的。
   
    我想问一下大家,这期报道中的稿件,大家对哪篇稿件印象最深呢??为何对这篇稿件印象深呢??对,看来大家都很睿智,新闻稿除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等等之外,还要有可读性,这个可读性从何而来,一是从所报道的内容本身,二是从写作技巧本身。后者对大家而言做起来难度稍微大了些。大家之所以对金银贵这篇故事印象深刻,就是因为这个小故事的可读性。可读性让此稿魅力四射!对大多数朋友而言,熟悉企业、了解工人,只要采访,选准主题、掌握到第一手素材,估计写好稿件问题不大,这是大家的优势。可长期从事企业总结、领导发言、先进典型上报材料写作的职业特点,却又成了许多人从事新闻写作的羁绊和局限,无论写什么类型的稿件,总是无法抹掉总结、讲话稿的痕迹,摆脱公文式、共性化语言,而缺少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个性化语言。从这两期稿件看,这方面的劣势尤为凸现。从古至今,写文章讲究生动,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是什么?有人也做过比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具体到文章中,就是篇章结构的起承转合。这就是节奏感。一马平川、一目了然固然好,可却单调无趣。可看看我们最近许多人写就的自述性、事件性报道,许多稿件依然按照过去的套路去写,按部就班叙述,大段的介绍性、概述性、总结性语言,却不知道下点功夫写下现场的对话、细节的描述,而后者除了真实性强之外,就是具有感染力。许多自觉没有什么毛病的稿件没有被采用,其实就是输在这些方面。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为何能引人入胜?让人感到真实得如亲临其境??新闻报道明明是真实的,可为何许多报道写出来后,让人感觉是假的?如果不是我们编造,那就肯定是语言的使用上出了问题。小说作者,注重细节的刻画、对话的个性化。而再看看我们呢?有的作者,喜欢把话说得完美无缺,却忽略了班组工人的身份特点和班组环境的特点,让工人说出领导干部的语言,你信吗?如果你都不信,那为何要拿这些豪言壮语骗编辑、骗读者呢?朴实无华的语言最能打动人,现场采访到了,却不会用到文章里,这是我们写作中的一大硬伤。
   
    还有就是我们许多人不会写思辩性稿件,夹叙夹议的稿件,因为这类稿件写起来难度大,所以许多人不肯尝试,但是,我想说,要想让自己“出人头地”,还就必须要以此制胜。希望下期能够看到这类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0:45:51 | 查看全部
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5 11:03:33 | 查看全部
谢谢吴老师的辛苦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5 11:23:27 | 查看全部
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1:44:10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dengcf于2008-04-25 11:03发表的  :
谢谢吴老师的辛苦整理。
我在整理的时候,也很受启发,多次学习。应该谢谢夏老师啊!另外,您的平台股票也很LAODAO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5 12:16:23 | 查看全部
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5 17:44:05 | 查看全部
吴老师整理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8 13:27:38 | 查看全部
学习了,谢谢吴老师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20:54:0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一凡于2008-04-25 11:23发表的  :
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0:07:25 | 查看全部
感谢吴老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