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班组,能够让研究生俯下身子挥汗如雨,能够让老工人翻开书本学习理论,能够让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创新就会在两者融合过程中释放能量,绽放耀眼的光芒。
1064期文字稿【投稿】刘新建创新工作室 研究生和老工人的融合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段高高 都艳梅
在2011年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豫光杯”职业技能竞赛中,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刘新建创新工作室包揽了火法冶炼项目的前三名,其中研究生工人刘新建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摘得火法冶炼项目的桂冠,其他获得奖励的工作室成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传统工人,也有长于理论知识的新工人。
创新工作室由有色冶金专业的研究生刘新建负责,面对那距离课本很远的火红的渣液,他通过班组建起了创新工作室,将互相不融合传统工人和新工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刘新建创新工作室教会老工人用理论去思考。污水处理初期始终达不到中水站处理指标,工作室里的大学生分析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老工人弄明白了原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调试。三周的试验,一周的运行,一个月后,不仅水质达标,处理成本也降低40%-50%。老工人徐波说:“创新工作室让我在生产出现问题时能够从原理找原因,在这里我学会了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学会各种参数调整。所以在这次竞赛的理论考试中我们几个老工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豫光的废水经过处理达到人体饮用标准,居国内一流水平。
刘新建创新工作室让新工人通过实践进行理论创新。铅冶炼行业一直有着原料紧张的问题,公司积存许多物料不敢投用,因为其中的高锌物料会导致渣粘、渣铅高。刘新建创新工作室制定了如何让还原炉吃下高锌物料的创新课题,平时只负责动鼠标的新工人们也蹲在还原炉前待了一个月,参与劳动,研究配料,探索还原气氛,大胆调整工艺。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终于找出了处理的方法。半年后,多年积存下来的高锌物料全部吃完,公司在原料选择上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大学生工人王兵说:“以前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完全用不上,创新工作室让我们去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明白了把理论往哪儿用。”
刘新建创新工作室让新老融合,迸发勇气。当豫光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直接炼铅生产线试产时,依然沿用试验炉的成熟工艺,但刚试产的情况很不乐观:渣铅含量达到10%,距试验炉指标相差甚远,但大家都不愿意轻易改变试验8年的成熟工艺。面对这种情况,刘新建创新工作室趁领导不在,根据当下炉子的实际情况,悄悄地进行了行动,他们改变了辅料的加料方式,把氧气和天然气的比例也做了稍微的调整。私自行动等着挨训的他们却迎来了大大的拥抱,原来,第二天渣铅含量就迅速下降到了3%。经过创新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一个月后,还原炉的渣铅含量已经稳定在2.5%,真正实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如今,越来越多的难题在这种模式下得到解决,刘新建工作室带动企业展开了创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