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以来,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从自身实际出发,实施企业员工“人人成才工程”,为人人成才营造了良好环境,走出了一条既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又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新路子。
前几年,这个厂掌握一技之长的高级工及以上操作人员仅占技能操作人员30% ,拥有多面手的高级技师、技师低于技能操作人员总数的6%。该厂有35%的工种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空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油二厂从建设良好的人人成才环境入手,启动实施“人人成才工程”来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完善“人人成才工程”制度,抓好“人人成才工程”落实,为人人成才的搭建了平台。
物质激励让工人升值
建立奖励机制,对为企业做出较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使工作中创造价值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该厂建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高技能人才扎根一线为提高班组操作人员技能多作贡献。一方面,建立奖励机制,对为企业因工作中创造价值做出较大贡献、在各级技术比武和技能人才奖项评比中操作人员获得优异成绩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另一方面,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同时,对在生产一线解决重大难题的突出贡献者和具有“绝技”、“绝招”创造性劳动的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中石化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电工工种第一名获得者祁红军每月享受500元的高技能人才津贴,为提高全厂采油维修电工整体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头作用,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工作中创造性研制的“抽油机闪电后自启装置”的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同行们,有效地解决了兄弟单位“闪电”故障这一难题,仅此一项每口井年增产原油达500多吨。目前已有200多名技术尖子享受不同等级的津贴待遇。物质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激发了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创造性劳动作贡献的积极性。
培训激励让工人升值
建立培训机制,根据班组操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培训级别,调动掌握班组技能操作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班组操作人员不断创造性劳动、提高自身技能,采油二厂建立了培训激励机制,对上进心强、具有较大潜质、在岗位上取得较好业绩的操作人员,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采用“名师带徒”、“拜师学艺”、送外培训等方法,逐步提高培训级别,为他们的快速成才提供平台。培训激励制度的实施,调动了操作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
油藏经营管理二区基层采油站普通职工汪衍磊就是培训成才创造性劳动的典范。在工作中,他看到盘根由于偏磨而漏油,但更换盘根往往需要停机,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围绕这个生产难题,汪衍磊根据培训期间学到的知识收集了盘根漏油的各种问题,并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寻找各种解决的办法。经过几百次的试验,他研制成功了《自动调偏储能式盘根盒》,这项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后,所使用的盘根经过特殊加工制作,寿命为现用盘根的10倍以上,理想情况下基本不用加盘根。“自动调偏储能式盘根盒”的推广应用通过与旧密封器进行对比,预计该成果投入使用后,节约的光杆费用和由于不用调对中、加盘根减少停井时间而增加的产量,每口抽油机井可年创效0.4万元,每年全厂安装300口抽油机井可见效益达120万元。这项成果不但获得油田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还取得了三项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为此,汪衍磊先后获得中石化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奖等多项殊荣。
今年以来,该厂先后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各工种高、中级工学绝技培训班8期,培训500余人。目前,该厂高级技师、技师占操作人员总数的10% ,覆盖了所有班组需要配备技师、高级技师的工种;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占班组操作人员总数的60%,部分工种全部达到高级工以上。
精神激励让工人升值
每到傍晚,职工们总会聚集在厂办公楼十大劳模的宣传灯箱前,学习劳模创造性劳动为厂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了职工们为企业发展再立新功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了“技能人才吃香”、“争当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争作大贡献”的良好氛围,采用评选“岗位明星”、“技术能手”等方式,对技能人员进行激励。
该厂用优秀高技能人才创造性劳动的先进事迹激励技能操作人员,通过树立优秀创造性劳动高技能人才典型,组织召开优秀创造性劳动技能人才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优秀创造性劳动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每到傍晚,职工们总会聚集在厂办公楼十大劳模的宣传灯箱前,学习劳模们创造性劳动为厂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了职工们创造性劳动的信心和决心,认识到只要肯学、肯练、肯干,班组操作人员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从而转变观念,立足一线,自觉勤学苦练,创新创效。
维修大队采油维修队职工巩章生刻苦训练,创新钻研焊接技术,在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电焊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他也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成为该厂建厂20多年来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个人。同时,为了凸显创造性劳动岗位能手的带动作用,这个厂举办了多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巩章生电焊工技术培训班”,全厂100多名电焊工参加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全厂电焊工整体水平的提高。
就这样,该厂利用典型创造性劳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职工中营造了主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厂职工争相参加各种培训、积极创新,掀起了创造性劳动热潮,先后涌现出了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采油工铜奖获得者吕合军、河南省第二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第一名获得者管春龙、中石化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电工工种第一名获得者祁红军等一批先进典型,有力地展示了“人人成才工程”强大的生命力。
(本报特约通讯员编号301 赵则阳 通讯员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