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创新工作室:企业创新的脊梁
重庆能源集团逢春煤矿 黄强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强大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任务,切实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始终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企业来说:“班组创新工作室”就是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一大亮点。
我们欣喜的看到,从赵国良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班组创新工作室,发展到齐春风创新工作室,李启明创新工作室,赵林源创新工作室,孔军等创新工作室中,他们各自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领域上,为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有的成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活力,成为了行业创新的典范,有的成果走出了国外成为了国家创新的标杆。日前,班组创新工作室已在成熟的过程中壮大了起来,并成为了企业创新的脊梁。
“18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到德国,再到美国的过程中,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的转换。”同样,在创新这条崎岖的道路上,我们的企业班组员工从“偷偷摸摸”到“公开亮相”,从“单打独斗”到“群体攻之”,从“一盘散沙”到“团结一致”的整个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是工人阶级奋敢拼搏的精神,释放出来的更是“班组创新工作室”特有的文化活力。
创新工作室激发了班组员工自主创新的活力。创新工作室从时间、空间等领域上更好的保障了班组员工搞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潜力呈现出了丰富和生动的局面;班组创新工作室催生了文化整合。在创新的过程中,班组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班组创新工作室”文化的熏陶,在深入创新中逐渐的成长起来;在创新时,班组员工通过团结、协作等互补、交融等方式,衍生了班组向心力、战斗力的内涵,加强了班组管理,使班组在创新工作上更有生命力、创造力,从而更好的创造出丰硕的成果。
班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首先是标准高:班组创新工作室从“建得好”向“用得好”,从“不会用”到“熟练用”转变;其次是讲科学:班组创新工作室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班组特色的系统性、功能性、经济性、先进性和文化性。现在,员工在 “班组创新工作室”的认识上,也从“无人问津”到了“大家认可”的渗透,在行动上更是从“无人组织”转变到“广泛参与”,这种现象呈现出来的既是班组员工对自身潜能的发掘,又是对创新文化的融入;最后是不服输:班组员工不但有“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还有从“制造”走向“自造”的自信和决心。这些文化内涵丰富和鼓舞着他们勇于攀登科学的精神。
当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班组员工在创新的道路上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支持。我们相信,在深化“十二五”进程中,企业在政策上更加完善,在措施上更加得力,在经济提供可靠保障,“班组创新工作室”就会更好的担当起企业创新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