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何丕新创新工作室着眼班组“家文化”开启集体智慧
高矿
“看师傅的最新成果喽,这种LED灯比原来的矿车灯节能将近70%。”12月12日,安徽淮北石台矿业运输区职工毕建华拿着师傅何丕新革新改造的电机车矿灯向工友展示。
运输区电工班职工何丕新,爱好钻研,他设计的无人值守乘人器曾获得了矿科技大会创新成果二等奖,何丕新为调动班里青工的创新积极性,带领徒弟在创新工作室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成功对电机车灯进行了革新,经过运行测试,不仅满足井下生产要求,还更加节能耐用。
改造前,电机车前后共有四盏35W的行车灯,运行中要保持前面的白灯和后面的红灯同时亮,经过革新,他们在一根直径35mm的铜棒上,均匀打下10个小孔,装上一圈红色的LED灯,在中间安装一个白色的LED灯,在灯泡前加装一个聚光罩,实现自由切换,这样矿车前后只需要两盏灯,并且LED白灯只有14W,红灯不到1W,不仅亮度不减,还满足了节能需要。“创新道路充满曲折,我们几个师兄弟正是在失败中,找到了追求的乐趣,我协助师傅进行革新改造,提高了本领,对我们的班组“家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毕建华介绍了他融入创新型班组大家庭的过程。在革新改造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久攻不下,想到过放弃,比如在铜棒上打眼,有直眼,还有斜眼,起初打了两根都不符合要求,后来经过反复琢磨,我们用CAD软件制作了一个和铜棒直径大小一样的图,打印在相纸上,贴在铜棒的横截面上,实现了对铜棒的精确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师傅就像一家人,在困难面前,相互鼓励,动脑筋、想办法,我不仅要学习电路改造知识,还要学习CAD制图等知识,一个革新改造下来,我发现革新让我和师傅无话不谈,成了“忘年交”。
刚开始,师傅经常一个人“孤军作战”,编制程序,摆弄电子元件,在全班共同努力下,完成对新副井排矸道照明灯的改造后,现在师傅身边,经常有一群人在探讨PLC编程等问题。500米长的排矸道,在夜晚肩负着重要的运行任务,排矸道上30盏灯从晚上亮到第二天早上,有时候,因为值班人员的疏忽,可能出现“长明灯”。我们班组经过研究后,制定了改造计划。有负责改造灯泡的,有负责线路安装的,师傅把最重要的编程控制交给了我们四个师兄弟。我们通过PLC编制程序控制到继电器,通过借鉴全国日出日没表,实现了照明灯进入12月份以后,晚上17:40亮灯,第二天早上06:20熄灯,每天延迟1分12秒开熄灯,实现了排矸道照明灯无人控制,开熄灯时间及时准确。
不仅对班里的职工悉心教导,进行鼓励,何丕新还敞开大门面向全矿“广收门徒”,保运一区电修队长谢彪就是何丕新吸收的外班第一个徒弟,谢彪经常泡在何丕新的创新工作室里,谦虚请教学习,加上个人努力,获得了矿井维修电工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下一个目标就是在退休前,在创新工作室的软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主要是营造班组创新“家文化”,让大家在创新中增进友谊,同时通过提升班组“家文化”,延续创新之路。
采访中,何丕新告诉笔者,一个人创新力是有限的,调动集体智慧,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泉动力,而这个集体就是我们的班组,在班组中营造“家文化”的氛围,则成为我成功开启集体智慧的金钥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