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工作室 激发管理活力
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 李俊红
12月9日中午11点10分,笔者和几个工友正准备去食堂吃饭,经过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熔炼车间班组创新工作室旁时,听见里面发出“嗡嗡嗡......”的声音,是谁现在还在里面捣鼓?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轻轻推开了工作室的门,只见老师傅熊卫东正站在钳台前用磨光机对着一个工件打磨,一道道绚丽的火花伴随着磨光机的轰鸣声时而扬起时而坠落......
“熊师傅,忙什么呢这么认真?吃了没有啊?”
“在给可拆卸风管丝头进行最后的打磨抛光呢,这不就要忙完了,忙完了就去吃,这样吃起来才舒心呢!”金黄色阳光透过窗台倾泻在老师傅熊卫东身上,让他咧开嘴的笑脸显得生动而有感染力。
“熊师傅,我给你打个下手吧,忙完了咱俩一起去吃饭,到时候你给我讲讲这里面创新的故事....”
又经过抛光、打磨、矫正、润滑几个工序后,半个小时后可拆卸风管终于完工了。再去往食堂的路上老师傅熊卫东告诉笔者,一直以来炉前、炉后、堰口等岗位都有用风镐清理溜槽和用风管进行堵漏、清理环境的习惯,但是受管路限制,炉头附近只有一组风管,用胶皮管连接着。每次清理溜槽时,要用撬棒和老虎钳把风管外胶皮管上的用来固定的铁丝解开,再重新用铁丝把风镐和胶皮管固定牢;而进行堵漏、清理环境时,则反之。由于风管压力大,对固定的质量、安全要求特别高,造成工人拆装起来不但繁琐麻烦,而且胶皮管磨损严重,一个不注意还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如今,通过在胶皮管一端固定安装上丝扣活节,风管及风镐上面对应焊接上相配套的丝头,困绕员工多时的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办法虽小,但创造的效益却不小,光是炉前岗位每个月就可以节省胶皮管30米,铁丝15公斤,节省成本320元,推广到整个车间每年可以节省生产成本12000多元,这还不算节省的人工精力以及产生的安全效益呢。
谈得兴起的熊师傅还告诉笔者,这两年班组搞创新的人多了,像轻重双式堵口法、翻转活动式溜槽安全通道、放渣溜槽水套盖板冷却改进等创新成果也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发明双氧管交叉烧口法的青工陈魏也破格提拔到负责20万吨粗铜电炉生产调度的主操岗位了。
“之所以现在创新工作室里搞创新和以前不大一样,我想除了车间提供更好的创新条件以外,还和营造出的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创新氛围和班组文化有关。以前班组搞创新属于大难题,只能在专家、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才能进行,技术人员和我们怎么说,我们就照着怎么做,有人曾说那时侯我们创新是懒驴爬坡-----推一步走一步,太伤我们工人自尊了。自从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第一个创新成果----人字型放铜溜槽由我们班组员工自己捣鼓出来后,不但让班组职工感受到了和创新的零距离,而且引起了“蝴蝶效应”。现在大伙不但创新激情高涨,而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从而也导致班组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正在吃饭的一班班长刘振峰,看见我们谈得火热,也过来凑个热闹。
班长刘振峰告诉笔者,受工作单调枯燥、员工文化程度不高的影响,在班组民主管理会上,除了几个骨干发言外,其余员工都习惯于带着耳朵参加,很少有人提什么建议办法的。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情况,对于本岗位份内的事倒也是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可碰到比如突击检修、搬运材料、整理库房等本岗位外的零碎事情,执行力就大大折扣了,有的时候还必须要发动动员一番。
其实事还是那些事,人还是那些人,可是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效果就是不一样!自从班组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大家的工作态度变了。不久就有的人给我提建议,对于那些零碎活可以借鉴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按轻重难易程度明码标价,根据各岗位的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安排人员,经过采纳以后效果还真不错。以前搬60箱石墨堵头四个人得三个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就搞定了。“前几天,做事一直吊儿郎当的小许找我,让我当他的师傅,他说要认真向我取经学艺呢!哈哈哈.....”从班长刘振峰爽朗的笑声中,不难体会到他此时内心的喜悦。
吃完饭后,笔者去一班班组去探个究竟。在整洁明亮的排班室里,除了墙面上挂得明晃晃的各类奖状牌匾外,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班组园地上的员工愿景墙了,上面贴着一张张精致的卡片,详细的记载着每个员工的梦想。“争取在一年时间内,有着自己的创新成果,解决生产中的一项突出问题!杨楚”“在班组这片沃土上,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争取在三年内考上技师,成为创新型知识型复合型人才!肖伟”“.......”透过一条条职工愿景,笔者分明感受到创新工作室带来的一股永不服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正在班组里汹涌着、澎湃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