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见炊烟起,唯闻饭菜香”,用这句话来形容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职工家属的生活图景再形象不过了。之所以有这样干净整洁的生活图景,是这个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挖掘矿井瓦斯利用潜力,将瓦斯变废为宝,输送到了千家万户带来的结果。
这样的生活图景同样得益于一群可亲可爱的女工的无私坚守,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苦工作,为每一户职工家庭送去了温暖,她们就是值守在大山深处供气站里的女工们。
土城矿现有两座储存量10000立方米的民用瓦斯供气站,一座是洒基民用瓦斯供气站,一座是小云尚民用瓦斯供气站。洒基民用瓦斯供气站于2003年春节期间投入使用,担负着矿机关片区和洒基镇中心区7000多职工群众的瓦斯供送任务。而小云尚瓦斯供气站今年国庆节期间才投入使用,担负着小云尚家属区1030户职工家庭的瓦斯供送任务。由于起步晚,职工家属对瓦斯供送质量的要求很高,为此,小云尚瓦斯供气站的8名女工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真情,让每一户职工家庭都能够有足够的瓦斯气取暖做饭,我们的故事就从小云尚瓦斯气站说起。
在瓦斯气站工作,在外人看来是一份舒适的工作,但是个中的苦楚只有女工们清楚。在气站工作的8名女工,大部分住在原盘北选煤厂河东和河西家属区,每天早上,她们早早的起床,顾不上照顾孩子,适当梳洗后就要出门坐通勤车,到离家将近8公里外的气站上班。下了通勤车,又要步行将近一公里的山间小道,才能到达工作地点。由于远离矿中心区,再加上气站特殊的安全要求,工作岗位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每天的工作内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达到岗位后,通过视频监控器,随时关注气柜内的瓦斯气储存情况,如果气压不够或者达不到供气量,必须立即往气柜里补充足够浓度的瓦斯气。先和洒基瓦斯泵房的工作人员联系,通知他们供气,然后再到气站的总阀门处,打开阀门排放管路里遗留的废气和空气,最后再用瓦检器检测瓦斯浓度,达到供送浓度后再输送进气柜中,气柜充满,再通知洒基瓦斯泵房关闭阀门,气站关闭输气总阀门,一次气柜充气任务完成。可别小看这简单的充气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浓度达不到,用户使用时燃烧效果不好,空气排放不充分,气柜内瓦斯气压不稳定,总之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可是即便这样,从各个岗位抽调来的女工们没有一丝懈怠,她们硬是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精湛的充气技术。
每天一次的充气结束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无穷无尽的等待和坚守。每人一台视频监控器,随时关注气压变化,一刻也不能离开,一秒钟也不能大意。女工刘丛芬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但是面对这样一份工作,她压制住了自己的天性,以一种坚强的毅力坚守着这份工作。邱开琴则是一个宁静的女人,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人被安排在了一个岗位,每天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即便这样,她们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新家新气象,为了让气站工作人员不因为工作岗位性质而感到枯燥乏味,作为气站的主管单位,行政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内外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现在,当你走入气站,精巧别致的小花园、绿油油的草坪、整齐有序的各种牌版、安全警句、铮亮的气柜,把这座深山里的供气站衬托得生气勃勃。“每天觉得枯燥了,她们就相互替换着到门口透透空气,心里的沉闷感顿时就烟消云散了。”刘丛芬说。
洒基供气站的女工们已经在气站坚守了8个年头,虽然她们都住在矿区附近,可是同样改变不了工作枯燥无味的性质。尤其是2008年和2011年年初的两场凝冻,给矿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气站的7名工作人员坚持步行到工作岗位,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冻僵了搓搓手跺跺脚保持体温,保证了在寒冷天气下职工家庭有瓦斯气取暖、做饭。最难熬的是每年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大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几名女工却不能与家人团聚,她们轮流换岗,在万家灯火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我们啪的一声点燃瓦斯气灶,屋里立即溢满浓浓的暖意和饭菜的香味,此时此刻,我们可否想到,一群美丽的女工,正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
太阳落山了,一缕余辉均匀地铺洒在瓦斯气柜上,铺洒在气柜周围的林木上。女工们拿上瓦斯监测仪,开始了一天工作中的最后一次释放废气、检测瓦斯浓度、开启供气阀,一连串熟练轻盈的动作,勾勒出女工们美丽的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