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1|回复: 7

[话题探讨] 【正方】“债”来“债”去,何时是个头?

发表于 2011-12-16 16:13: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债”来“债”去,何时是个头?  

    近几年,“人情钱”跟着物价水涨船高。最近,老家一亲戚的孩子结婚,我回了趟农村老家,发现农村的人情价码较前几年也翻了好几倍。母亲抱怨说,每月寄给她的几百元生活费,有的月份几乎要花去一半随“份子”。“没办法,家在这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家家里有事,不随不合适”,母亲一脸无奈地说。  

    本来,人情不是债。毕竟,人首先是社会人,是需要帮助的,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今日铺就“人情路”,他日即可能在关键之时踏上别人为你铺就的坦途。孤立无援的人则往往会失败的。应当说,这种人情关系是无可厚非的,纯洁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最怕的是现在“人情债”变了味。朋友同事如果真的要好,花上钱送份心意倒也没啥,可有些是不问青红皂白,拿着部门名单到你面前来收费“一律二百!”能有多大的情意在里面?交钱的笑在脸上,疼在心里;收钱的想简朴的,也不得不大摆宴席,还要琢磨着什么时候能还上这份情。结果是恶性循环,“人情”成了“灾”,成了“债”。

    更有甚者,在当下,纯洁的人情关系被演变成一些人谋取私利的一个途径。在握有权力的人那儿,如果心术不正,使权力寻租,这种“人情”便成为一种看起来合情合理的借口,实质上行的是受贿、贪污腐败的勾当,成了“宰”你没商量。

    人情债变味的背后,其实是种种攀比心理、补偿心理、敛财心理和趋众心理等的作祟。一些人刻意在生活中不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的事,最妙的手法就是把人情债分解分离出数个债来,诸如婚嫁喜酒之后,有孩子的“满月酒”、“百日酒”“生日酒”等等,年节更是“人情债”高发期。真正吃亏的则是生活中寡淡少事,碍于人情面子的人,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人情债”“债”来“债”去,周而复始,不知何时是个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6:29:14 | 查看全部
呵呵   真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6:31:30 | 查看全部
其实除了个别官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6:31:56 | 查看全部
一般人谁也没有宰谁的念头,大家其实都是不自觉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6:32:15 | 查看全部
虚荣心,好面子,好排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6:32:37 | 查看全部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6:41:52 | 查看全部
谢谢指点,已作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21:53:55 | 查看全部
情债变味的背后,其实是种种攀比心理、补偿心理、敛财心理和趋众心理等的作祟
邢老师分析透彻,学习啊。这期又是“双剑”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