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情债”成负担,害人害己 时下,年关将近,婚丧嫁娶的也逐渐多起来,礼尚往来的背后,许多人背上了还不完的“人情债”,甚至成了一种负担,有来无往非君子,最终“人情债”,变了味,走了样,最终害人害己。
目前,“人情债”的项目很多,如婚丧嫁娶、新房落成、家居搬迁、小孩满月、老人做寿、子女升学以及给小孩“压岁钱”等等,皆属“人情债”之范围。亲戚朋友之间相互交往本是一种正常的礼尚往来。谁家办喜事,作为亲朋好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地表示祝贺,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的许多人情消费,却在逐渐变味。不仅往来有增,而且数额上涨,少则几百元,多则成千上万元,多得惊人,成了一种负担。有的为了面子,只得负债图虚荣,以致债台高筑,有苦难言。就拿我的一个朋友来说吧,他说11月份,光送礼就花掉了1500元,一个月的工资所剩无几,送礼真的成了一种负担。
去年五一,我同事的儿子结婚,收礼金 4.5 万元,设宴60桌花费21000元,烟、酒、瓜子、糖、茶、用车等花费1.25万元,结余1.15万元。同事说:“他原本不打算大操大办,可简办怕别人说为人处事不好,没人缘。再就是该请谁不该请谁很难拿捏,干脆能多请就多请。因此,人们在比照中,婚庆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宴请档次越来越高,以致送礼的收礼的都觉得“人情债”不堪重负。
笔者认为:应当给“礼尚往来“减负。适当的送礼金是一种礼貌的表示,但是在当中增加了攀比等心理的行为便变了味。不要为了所谓的人情面子,增加无谓的经济负担。真情并非金钱能买到,不能把正常的人情交往,局限于单一的金钱交往。决不能把钱用在人情交往的阔气上,花在苦不堪言的“人情债”上。更不能为了一时的虚荣而债台高筑,既害人,又害己。
杨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