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几天接到班长通知,说今年过年要大修,大家心里凉一截,因为这就意味着春节的那二十来天的时间,大家天天都得连轴转,加班加点的在炉子上干,检修不但活多而繁重,而且班员还不能随便休息。看着气氛有点沉闷,有个老师傅开玩笑地说:“今年终于可以过个清净年了,可以节省几千块了!”没想到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从大家的言语中,都能体会到各自都曾被人情绑架的烦恼。
中国一直以来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是做人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人应该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做人当然离不开人际交往、交流应酬、礼尚往来诸如此类的场景,在凡尘俗世里打拼沉浮的我们,每天一睁眼就得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再简单的一天少不了吃喝拉撒,再短暂的一辈子也少不了生老病痛,而成长、学习、努力、奋斗、拼搏,这些经历过程都是由一个个人,一段段情而把它们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在人与人迎来送往的同时,也给我们人生添加了一道亮丽的情感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鲜活、丰富、饱满!为生活不断拼搏奋斗的我们,自然有时也难免落入俗套,奔波于一个个聚会,一场场酒局......
总的来说正常人情来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沟通了解,扩展人际交往范围,缓解种种心理压力,拓展事业成功渠道。在不少成功学及身边成功人世的事例中,也一再地提醒我们人情交往对于事业的重要。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说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就有着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就去当地最高端酒店吃自助餐的习惯,目的就是为了结识更多的客户,而他最终成为有着上百亿身价的大富豪,人情交往的益处可见一斑。
但现在的人更容易走上一个误区,那就是送得越多感情越深,被物资所绑架,最终所谓的聚会庆祝变成一个个难以背负的“人情债”,而这可能是由整个社会层面过于强调经济建设以及国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的陋习所引起的。记得十几年前刚上班的时候,那时要是碰上同事朋友家有什么红白喜事的,一般都是随上30、40的份子,大家都是打个电话过去问需不需要帮忙。才两年工夫就涨到50、60,而工资却是你动我自然不动;再过三四年工资涨了一点,人情份子钱起步价翻了一番成了100,过了100后上涨的速度更快了,当你还在为一个月几个100的“红色炸弹”头痛的时候,身边的同事会好心提醒你,现在附近有的单位都200起步了。让人无比纠结和苦恼的是,别人发帖邀请你去,那代表看得起你。你无论心里愿不愿意都得去捧个场,实在没有时间还得打电话道歉解释一番,礼金也得让人带上,否则身边的人会说你的做人不仗义人品不行;而去了送少了不到那个起步价也不行,自己不好意思不说,也怕连累主家有些不好的联想。这就是人情的潜规则,看似云淡风清,可嘴皮子能杀人啊,每个步入其中的人,都无力自拔只等沦陷。当然,我们也无须对人情债过分紧张,“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有送就有收,只要人不走终有一日这些份子钱还是可以收回来的。这也大概就是大家一方面对“人情债”大喊太重受不了,但另一方面却缺乏积极改进的动力和勇气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种面对领导上司的宴请,有的人花大血本,但那基本上属于多去少回,或是有去无回的,但是这和人情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为了隐藏背后见不得光的权钱交易罢了。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对于我们而言周情达理、客套推辞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让我们体会到久违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温馨和甜蜜,但过度的人情债又让普通人生活不堪重负。如何能有效把握好这个度,我想随着社会进步、文明发展、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困绕我们多时的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