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沪蓉西项目部副总工郑文飞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沪蓉西27标项目部郑文飞,自1999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以来,一直在项目基层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先后参加过祁临、汾柳、遂渝等高速公路中的5座特大桥施工。2006年初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湖北沪蓉西27标项目部,先后任施工技术科科长、副总工、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该项目重难点工程马水河特大桥的施工技术工作。
马水河特大桥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形地势复杂,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极大,特别是六个连续百米以上高墩、200m大跨径连续箱梁集于一桥为目前国内建桥史上所罕见,是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他作为一名称职的技术人员,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毅然挑起了领导交给的重任。记得他初到该项目时,公司领导就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小郑啊,作为一名搞技术的工作者,一辈子都难得碰上这样一座宏伟的大桥,你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干啊!”这份沉甸甸的叮咛,他一直铭记在心,并且付绪于行动中。
作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他把质量和
企业的信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面对千头万绪的技术工作,在他心中有一盏明亮的灯在指引着,他清楚地知道企业的良好信誉是建立在优质高效的基础上的。他根据项目上技术人员的不同特点,安排能吃苦、不怕脏的技术人员小顾负责马水河大桥的预应力张拉压浆全过程跟班作业,安排沟通能力强、原则性强的技术员小段负责各施工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工作。实践证明,他“取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实效,技术工作在施工中施展得如鱼得水,既得到了各施工队的大力支持,也保障了工程质量。他对自已要求严格,他认为:“要做事,先做人,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做到以身作则。在实际工作中,他都亲自核对图纸,制定施工方案,将最难最苦的工作留给他自己,并坚持到现场检查指导施工的各个环节。
马水河特大桥的难点工程之一:河对岸半山腰处的45米跨现浇箱梁施工,由于大桥没有贯通,从河这边半山腰处的项目部到该处施工现场,均要步行,一个来回最快也要近两个小时,辛苦可想而知。他将该工点的现场管理及技术工作分给了自己兼管。当时正值炎炎夏日,酷热难挡。每天早上,他吃完早饭就提上资料步行下山,跨过马水河上的施工栈桥,再顺着弯曲的羊肠小道爬到半山腰处的施工现场,往往是还没到现场,浑身上下已被汗水湿透,可是他全然不顾,一到现场就检查各工序施工,查出问题并进行现场解决。他首先完成测量放线等工作,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提醒施工队下一步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并现场进行指导监督。到了中午十一点钟,他才沿原路返回项目部,有时施工队碰到难题,只需一个电话,他不管多累都会及时赶到施工现场解决。记得在进行45米现浇箱梁第一次大体积砼浇筑施工时,由于该处拌和站电压不够,采用发电机发电施工,并且碰上小雨天气,工人进行倒班作业。可是他呢,为确保砼浇筑过程中不出现意外,他连续在现场值班40多个小时,及时解决了现场出现的各种机械故障等问题。那两天,他一刻也没有合眼,一日三餐吃的是小卖部的方便面、面包和矿泉水。直至顺利完成砼浇筑后,他才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身的水泥浆回到项目部。
众所周知,2008年1月中旬,南方遭遇了多年难遇的冰雪天气。可是,当时项目部正值“迎春创优劳动竞赛”大干期间,为了完成业主制定的工期任务,工地上正干得热火朝天。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砼在严寒中不被冻坏,郑文飞与实验室人员一道制定了砼冬季施工方案,指导冬季施工。记得那些天,天气异常严寒,可是,他却全然不顾,寒风中总是见到他瘦弱的身影在施工现场穿梭,特别是砼施工时他一直全程监督指导。别的技术员见到冻得直打哆嗦的他,跟他说:“你回去休息一会吧,有我们呢?”可是他不放心,他深知冬季施工砼质量尤为重要,丝毫不能马虎,必须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由于措施得力,在春节前施工的悬臂浇筑箱梁4个节段砼强度合格率都为100%。
作为技术带头人,他把技术创新、
培养新人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搞好工程技术工作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付出一生的热情。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像马水河特大桥这样一座大型桥梁的技术工作他更能掂得出自己手中运作出来的分量,也更能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的巨大功效。他对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均会进行反复琢磨,并与项目上其它技术人员共同讨论,拿出既能确保快速施工、又能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施工方案。对陡坡悬崖处45米现浇箱梁施工方案,他通过咨询相关专家,经过现场实地测量分析,最终决定对45米现浇箱梁支架采用拼装30米高的万能杆件支墩的方案,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同时也确保了安全质量。对边跨陡坡40多米高墩处9米长直线段挂篮施工方案,由于长度较大,过渡墩墩身较薄,无法采用托架和配重施工,他经过反复对比研究,决定采用30T型钢加工一个20米长的三角挂篮,并锚固在已完成的45米现浇箱梁上进行施工,最终在30天内完成了1个直线段的施工。通过他对这些方案的优化,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工程各项成本达十几万元。
由于马水河特大桥集高墩、大跨于一身,施工难题多。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项目上成立了由外聘专家、项目上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攻关小组,他积极参与其中,并起到骨干作用,最终形成了如《超百米薄臂双肢墩群施工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为了企业的发展,作为一名资格较老的工程技术人员,他把培养年轻技术干部,使之胜任技术工作当成自己毕生的使命。他注重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去培养和锻炼年轻技术干部,主张实行技术民主,新老结合,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调动大家积极性,搞好技术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技术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不管是谁,不论问题大小,不管是来个电话或是当面提问,他都认真答复,还尽量帮助查找资料,复印材料,介绍书刊,同时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问题的看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作为一名党员,
他不忘学习,在工作中不断锤炼党性
由于他工作出色,积极要求进度,2006年9月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次年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工作中,组织上给予他很多的荣誉。对此,他表示荣誉既是肯定、鼓励,更是鞭策。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后一定要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在工作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保持和发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同广大职工一道,为创建优质工程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业主的肯定和信任,该项目也多次获得业主表彰。经过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马水河特大桥右幅桥于2007年10月底全部合拢,工程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并于2008年4月16日顺利进行了交工,确保证了业主2008年5月1日右幅对外开放通车目标的实现。而他,也用踏踏实实的工作答复了当初领导的嘱咐。
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 唐菊 |
|